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4. 第280章 吴知衍参观学堂
设置

第280章 吴知衍参观学堂(1 / 2)


“师尊,您这么厉害,寨子中是不是有先生教你啊?”吴知衍想到了什么很是好奇地开口询问。

唐风笑了笑,“先生倒是有,不过却没有教我的。”

他转头看向吴知衍,“既然提到这一茬,那我就带你去看看村寨中的学堂。”

吴知衍一愣,“师尊,村寨中真的有学堂?”

他想起早上小不点的话语,心中十分好奇。

“那是自然。”

“那可是为师好不容易折腾出来的。”

“而且学堂所有教材,都是为师亲自撰写的。”

唐风此时不自禁,十分自豪地向吴知衍显摆起来。

“什么?”吴知衍闻言又是一惊。

自己跟着这个师尊才短短三天,就让自己接二连三,不停地刷新自己的认知。

能够撰写教材的人,无一不是德高望重,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的大贤之辈。

自己这个便宜师尊不过十九岁,就能够比肩那些名满天下的大贤吗?

这听上去怎么都太假了。

不过他还是跟在唐风的身后,向着往村尾的方向走去。

快要走到走到村尾的时候,吴知衍远远便听到了,整整齐齐的朗朗读书声。

仔细一听,便发现听到的内容与自己所学的术数有些许不一样。

“三三得九,三四一十二”

唐风听到内容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没有想到,这些孩子们的学习进度这么快,已经开始背诵二年级学的九九乘法表了。

唐风现在还不清楚,这个时空其他国度的是否与大盛一样,采用的是十进制。

对于唐风而言,十进制是最日常中最好用的一种数学计数方法。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先贤就发明了十进制和九九表。

只不过那个时期的九九表,与现在大盛通用的类似,是从大到小,而不是自己所学的这种从小到大的优化版。

唐风记得十三世纪的时候,老祖宗用了两千多年的这种基本的数学口诀,才传到欧洲。

几大文明古国,其实都有各自的计数方式,不过相比春秋战国的十进制,都繁琐复杂。

比如古埃及的累次迭加法,古巴比伦的六十进制,古玛雅的二十进制。

都不如春秋战国的十进制简单易学又好用,也因此最后十进制成了世界通用进制。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十进制和九九口诀,可以说是对世界数学的一项卓越贡献。

“她竟然真的是学堂的先生!”

看着不远处临时搭建的简陋学堂,吴知衍看到站在所有人前面的关佩玉,顿时整个人都傻了。

小不点说的竟然是真的!

她真的是学堂的先生!

而且这里的学堂极其简陋,根本没有桌案,每个学子的身前,只是一个方形的沙盘。

课堂前面架着一块木板,四周的围栏和顶棚,全部都是用茅草覆盖。

这样的学堂与万宝书院,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更不要说基本的连笔墨纸砚都,压根没有。

吴知衍实在是难以相信,这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学习环境。

不仅如此,学堂中的学子,也并非与自己的那些同窗一样,穿着锦袍华服。

这个学堂中的这些学子,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都是穷苦家的孩子。

所有人都穿着整洁的粗布麻衣。

此刻他也看到了在学堂上格外认真的小不点。

“师尊,这就是你说的学堂?”他忍不住开口问道。

唐风点了点头,“对,这就是师尊的学堂。”

“所有唐家寨的子弟,以及乡勇队中立了战功的子弟,都能够以最低的束脩,进入学堂。”

吴知衍闻言,好奇地询问,“师尊,不知道他们的束脩是多少?”

“一个月三十个铜板吧。”

“三十个铜板!”吴知衍已经麻木了,“师尊,这和不收钱没有什么区别啊!”

要知道,万宝书院的束脩,一个月最少都要五两银子。

这两相比较,实在是天差地别。

唐风点了点头,“原本是不打算收束脩,不过要是不收束脩的话,可能就有孩子不珍惜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

“只有收了钱,他们要是不认真学的话,那就会觉得亏了。”

“父母也有揍孩子的理由了不是。”

“不仅如此,每个月学堂还要进行考核,考核好得,那是有奖励的。”

“很多孩子为了得到奖励,也会努力学习。”

“只要学习好,就能够挣到几倍束脩的奖励。”

吴知衍指向关佩玉,“师尊,学堂的先生,怎么是一个女的,她的年纪差不多与我相仿吧。”

唐风看向关佩玉,“你说小玉啊,你别看她个子小,可要比你大上两岁,小玉可是有十六岁了。”

“学堂一共有两个先生,小玉如今主要负责术数的教学,她对术数有着很高的天赋。”

“另一个先生主要负责学文识字,叫秦广浩,是县城里面的秀才,不知道你以前有没有听说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