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其实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在六十年代时,国家就曾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推广过,只不过不幸的是,由于当时“大运动”的爆发,蔬菜大棚也被波及,最终这一尝试被迫中断。
吴建业、孙援朝、孙曼蔓三人吃完饺子后,就提出要去参观王朗搭建的大棚。
“那好吧。”王朗虽有些无奈,但也只能答应。
于是,王朗领着三位领导去了自己家参观大棚,而王春来去了打谷场看着。
王朗在自家院落里搭建的大棚规模并不大,宽度五米,长度十米,高度仅有一米五。成年人需要弯腰或者蹲下才能顺利进入大棚内部。
“你这里面都种了些啥呀?”吴建业好奇地趴在塑料布上往里看,然而塑料布上沾满了露水,使得他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况。
“各种蔬菜都种了一点,主要是进行实验。”王朗笑着解释道。
“我能进去瞅瞅吗?”孙援朝问道。
“可以啊!”王朗说着,便掀开了大棚的一角。
孙援朝蹲下身子,迅速钻了进去。
“真的有青菜啊!”孙援朝的声音从大棚内部传出。
孙曼蔓也忍不住好奇,掀开塑料布看了一眼。只见大棚内绿意盎然,她一眼就认出了其中的香菜和韭菜。
“现在农村想要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还是太困难了。”孙曼蔓在心中暗自叹息,“如果能成功推广,这些蔬菜在冬天肯定能卖得很好。”
没过多久,孙援朝就从大棚里爬了出来。“这大棚里真是暖和多了。”他感慨道。
“这是因为白天有太阳光的照射,到了晚上温度下降时,就需要用草帘子将整个大棚盖住以保持温度。”王朗这时笑着解释了大棚保温的原理。
孙援朝这时笑着摊开手掌,手中捏着一片绿油油的香菜叶子,眼神中闪烁着兴奋:“老吴,我觉得这个蔬菜大棚有搞头。”
当然有搞头,据王朗所知,吉省本来就是东北地区最适宜大棚种植的省份之一。
就在吴建业和孙援朝兴致勃勃地围绕大棚观察时,孙曼蔓悄悄把王朗拉到一旁,低声问道:“王朗,等你的蔬菜熟了,能不能卖给我一些?”
“孙科长,你这么说就见外了。等蔬菜成熟了,我亲自给你送过去。”王朗笑道。
“那谢谢你了。”孙曼蔓笑着说道,“我当年能留在城里工作,全靠我的老领导的帮助。她近几年身体不太好,冬天我想送些营养的蔬菜给她。”
“没问题,这事就交给我吧!”王朗爽快地答应。
“我果然没看错你。”孙曼蔓赞赏地看了一眼王朗,又瞥了一眼还在大棚周围转悠的吴建业和孙援朝,低声问:“你们库存的松子和榛子还有多少?”
“松子三万多斤,榛子两万多斤。”王朗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孙曼蔓听后点点头,继续小声说道:“这些卖给我们怎么样?”
王朗敏锐地捕捉到了孙曼蔓话里的话外音,她用的是“我们”而非“百货公司”。尽管心生疑惑,王朗却未深究,只是点了点头,问道:“当然可以,你们打算何时来取货?”
“明天晚上。”孙曼蔓说道。
王朗再次点头,“好的,我会提前做好安排的。”
这批货物确实如王朗想的那样。名义上虽是百货公司采购,但实际上并不会走公司的账目。说穿了,这就是百货公司为了过年时给员工们发放福利而私下设立的小金库。
百货公司每年的盈利,大部分都会被上级商业局抽走,仅留下的一小部分资金,既要用于进货又要支付员工工资,几乎已经是捉襟见肘。因此,孙曼蔓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以确保员工们的福利能够得到保障。
孙曼蔓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就在这时,吴建业和孙援朝也结束了对大棚的参观,朝他们这边走来。
“你们俩在聊什么呢?”吴建业好奇地问道。
“哦,没什么,这不是年底了吗?我求孙科长帮我们生产队弄些票。”王朗笑着说道。
“不要什么事都麻烦人家孙科长。”吴建业说道。
“不麻烦!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动身回去了。”孙曼蔓瞥了一眼时间说道。
在孙曼蔓离开后,吴建业和孙援朝也相继告辞。这时,王朗才向王春来透露了孙曼蔓想要购买他们剩余的松子和榛子。
“你放心吧,明天我会安排可靠的人来负责装车。”王春来笑着说道。
“对了,你觉得我们搞蔬菜大棚怎么样?”王春来突然又问道。
王朗笑着摇了摇头:“叔,我们生产队的条件并不适合搞蔬菜大棚。首先,我们地处山区,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有限;其次,我们的耕地大多是坡地,不利于大棚的搭建和种植;最后,就算吴书记他们有能力搞到塑料布,也不太可能分配给我们生产队,否则会引起其他生产队的不满和怨恨。”
“咱们还是专心搞咱们的三只松鼠和草编、木工吧!”
王朗的话让王春来深以为然,他点头赞同道:“确实,今年咱们生产队太过显眼,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