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朝臣们肃穆而庄重。夏皇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宇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随着夏心婉在边塑城、边荒城捷报的接连传回,整个朝堂都仿佛被这股胜利的浪潮所震撼。
“诸位爱卿,”夏皇的声音如洪钟般在大殿中回荡,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位朝臣,“独孤傲将军从边荒城发来的军报中,讲了公主带领亲卫解救边塑城之围,保全了边塑城百姓免受匈奴奴役。如今的边塑城,城墙坚固,守卫森严,城中忆恢复往昔。”夏皇嘴角微扬,心中暗自得意,“哼,看谁还敢再提和亲之事,逼朕将公主远嫁匈奴。”
大殿内,一片寂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有的朝臣低头不敢直视夏皇,有的则露出释然的微笑。夏皇坐在皇帝宝座上,将下面一众大臣的反应尽收眼底。
朝臣们纷纷跪拜,齐声高呼:“公主千岁,千千岁!”声音响彻大殿,充满了对夏心婉的敬仰与对皇室的忠诚。
在皇后的宫殿内,皇后上官月眼中含泪,激动地对宫女说道:“皇上说婉儿带领我夏国将士,仅凭三万兵力便歼灭了匈奴二十万大军,收复了边荒城,这可是真的吗?”
宫女微笑着回答:“娘娘,皇上昨日确实如此说过。”
“对,皇上所言非虚。”上官月激动地说着,泪水滑过脸颊,心中充满了对女儿的思念与骄傲。
大殿之上,夏皇夏弘毅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殿下的文武百官。他见好就收,话锋一转,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众卿家,虽然边荒城已经收复,但眼下的局势依然严峻。北方匈奴几十万铁骑曾年攻打我夏国城池,夺去我夏国三城,我夏国三城几十万将士英勇捐躯,血洒沙场。前不久,边塑城更是被匈奴三十万大军团团包围,长达一月有余边塑城十万大军所剩无几。如今虽然两城由我夏国将士守卫自己的领土,但兵力薄弱,难以抵挡匈奴的再次进攻。”
大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众大臣议论纷纷。文臣们眉头紧锁,武将们则面露焦急之色。夏弘毅见状,沉声道:“如今,朕想听听众爱卿的建议。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匈奴的威胁?是继续增兵,还是让失而复得的城池再次拱手让人?”
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声音坚定:“陛下,臣认为应该立即调集更多兵力前往支援。只有强大的兵力,才能确保两城的安全。”
和亲王夏弘玄却有不同的看法:“皇上,臣弟以为,现在我夏国可用兵力不多,调动任何一地的驻兵都可能导致其他城池空虚,得不偿失。请皇上三思。”
夏皇看到夏弘玄,想起夏心婉信中提及的和亲王派人刺杀她之事,心中不悦,便冷冷地问道:“和亲王,那你认为该如何是好?”
夏弘玄见夏皇面色不善,忙道:“臣弟也未曾想妥,请皇兄恕罪。”说完,他转而看向其他大臣:“众爱卿,若有其他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这时,一位年轻的武将挺身而出,正是独孤傲的弟弟独孤云。他朗声道:“陛下,臣愿意带兵前往边关支援边荒城,为守护我夏国领土尽一份力。”
夏弘毅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独孤爱卿所言极是。那么,今年新招的士兵能否上战场?”
独孤云回答道:“启禀皇上,今年新招的三万将士虽然尚未经历过实战,但他们训练刻苦,相信到了边关会迅速成长。”
“好!”夏弘毅拍案而起,“朕命你带领今年新招的三万士兵,再调集两万精兵,共计五万人,由你统帅前往边荒城驻守,一切听候公主调遣!”
夏皇微微颔首,将手中的虎符轻轻递给身侧的公公,示意其转交给独孤云。独孤云见状,立刻跪倒在地,声音虽显激动,却仍旧保持着应有的恭敬:“臣,接旨。”
这一刻,独孤云等得太久了。自从接到兄长独孤傲的来信,他的心便如同被烈火焚烧,焦急与担忧交织。他深知兄长身处险境,若非公主夏心婉及时伸出援手,恐怕此生都难以再见到兄长一面。一想到这,他便感到一阵后怕,若兄长真有不测,嫂子和几个孩子又该如何是好?
此刻,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带兵去支援兄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然而,他深知朝堂之上,不可表露过多情绪,因此始终保持着严肃的面容。
“有事准奏,无事退朝。”夏皇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朝堂之上,众大臣皆低头不语,无人敢抬头直视皇帝。夏皇看着下面一众臣子的表现,心中微叹,随即道:“退朝。”他心中却是欣喜的,为他的女儿夏心婉能带兵打败匈奴兵而感到一丝宽慰。连年的战争已让夏国元气大伤,他这个夏国的皇帝也是倍感压力。
下朝后,和亲王匆匆来到太后宫中,面色愤懑:“母后,真是太气人了!那丫头不但没死,还在北边大败了匈奴大军。皇兄他竟然还要给边荒城派兵支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