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破罪强人
  4. 第四十章 A面和B面20
设置

第四十章 A面和B面20(1 / 2)


之前通过王家村村长了解到,当年村民挖出王家人的尸体后,由于没有火化的条件,他们就打算替王宝才挖个坟把尸体埋了,但是王宝才不同意,最后尸体就在废墟边摆放了两天,直到第三天王宝才才把尸体处理掉了,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尸体被埋在了何处,村子里也没有发现王宝才家人的墓。再有就是王宝才家的废墟,过去这么多年的时间,王宝才就是不同意清理废墟,还隔段时间就回废墟看看,这其中除了是因为他想增加心中的仇恨外,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

“火灾,刘军的死,处理尸体,村里没有坟墓,废墟不让清理,经常回村在废墟待上一天,如果把这一切都串联起来的话,难道说尸体被埋在了废墟的下面?”

大胆的猜测就连凌风自己都惊讶不已,如果事实真如他所猜测的一样,那么只需要从废墟的底下挖出尸骨,进行dna鉴定,就能证实一切了。

凌风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间已经凌晨3点半了,他迅速做出了决定,派一组侦察员立即赶往王家村进行调查,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限期破案的时间紧迫,另一方面是想趁王宝才还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尽快把事实查清楚,毕竟废墟下面埋藏着尸体还只是猜测,凌风对此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再加上第四起凶案又让王宝才洗脱了嫌疑,万一挖掘废墟的事惊动了王宝才,他很有可能动用村民的力量进行阻挠,而且还有可能被他反咬一口,到时候他把事情闹大,想要再继续进行调查将会难上加难。

不过凌风还是有些地方不太明白,如果死的真是刘军,王宝华还活着的话,那他又躲在哪里呢?为什么这么多年音讯全无?

王宝才之所以明知道警方在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仍没有想过收手,并且公然挑衅,很明显就是因为王宝华。王宝才和王宝华形成了“明枪暗箭”的关系,王宝才每天四处闲逛寻找目标,而他的招摇也是为了吸引警方的注意力,这样就给了王宝华足够的行凶时间和空间。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第一起胡菁遇害案中,王宝才敢光明正大的带走胡菁,并且让其在家中留下大量的指纹。因为如此一来,在案发后,调查的重点肯定是第一时间集中在了王宝才的身上,而王宝华却始终没有暴露,可以继续犯案,并且王宝才还能通过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他行凶杀人这一点,挑衅警方,扰乱调查的方向。

其实他们这样的行凶方法的确非常高明,之前的三起案件也的确没有露出任何的破绽,但让凌风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第四起凶案发生的时候,王宝才会待在家里,这么做,他的确就有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但这样的行为却等于是招供了他还有同谋,这又为什么呢?

而且还有一点让凌风感到费解的就是胡菁体内发现的安眠药成份。按之前王家村村长的话说,王宝才和王宝华两个人在样貌上很难进行区分,如果王宝华要冒充王宝才带走胡菁,相信胡菁应该很难发现才对,如果这样,那王宝华根本没有必要把胡菁带回王宝才的家,也没有必要给她服下安眠药,完全可以将其带到偏僻的地方后,用对付其余三名死者的方法,先用锤子将其敲晕,使其失去反抗能力后再将其杀害,这样就可以不在王宝才的家里留下任何的线索,那么就算警方在事后找到目击证人证明王宝才带走了胡菁,可是却并没有发现任何他犯案的证据,同样也拿他没辙。而且由王宝华直接把胡菁带走,比由王宝才把胡菁带回家中,再诱使其服食下安眠药,然后再由王宝华把胡菁带走杀害来的更为直接和保险,他们又何必要多此一举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紧接着,凌风顺着新的思路,把注意力又重新转移到了几名受害人的身上。在第四起凶案发生之前,三名受害人的唯一共通点就是打胎这件事,但是随着第四起凶案的发生,打胎的这个共通点可以作废了,那么到底会是什么原因促使王宝才对这四名女性动了杀机呢?

凌风重新翻阅四名受害人的个人资料,这一次他放下了之前所有的猜测和分析,重新研究四名受害人的共通点。

凌风紧锁着眉头沉思着,四名受害女性,无论是体貌特征,还是身份背景,都无一相似,这的确让他一时间毫无任何头绪。他再一次仔细翻阅四名死者的全部资料,这份资料他已经看了不下十遍,如果真有什么线索,怎么会一直没有发现呢?

根据之前的分析,王宝才很可能是因为幼年时期受到了继母郑慧的欺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成年后这样的仇恨由于各种关系始终压抑在心底,直到某一天因为某个原因仇恨爆发了出来,从而通过杀人来发泄内心的仇恨。

如果说这种仇恨源于王宝才对继母郑慧的仇恨的话,那么他所选择的行凶目标应该和郑慧有某方面的相似才对,可遇害的四名女性和郑慧除了都是女性外,再无任何方面相似,到底问题会出在哪里呢?共通点如果不是打胎,又会是什么样的一根线把四个人捆绑在了一起呢?

“到底我还忽略了些什么呢?”

凌风在脑子里重新过滤四名遇害女性的所有资料,并试图从中筛选出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他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把视线过多的集中在四名遇害女性的体貌特征以及社会背景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