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小君后
  4. 分卷阅读21
设置

分卷阅读21(1 / 2)


这像是把两个国公的封号揉在了一起。

文以定国,这个“定”字,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大了。

最后,圣旨通篇夸赞,就算让祝青臣袭爵封号,用的也是“许”字,而不是“赐”,更不是“赏”。

很显然,这不是二十八岁的大周皇帝,对十八岁的祝青臣,高高在上的恩赐。

而是许诺。

是十八岁的李钺,越过十年光景,向十八岁的祝青臣,兑现他们年少时的许诺。

最后,沈竹念道:“‘青臣与朕,实为一体。肝胆相照,心心相印,此生不弃。’”

等一下,这两个成语,是一个意思吗?

好像不太一样吧?

但朝臣们来不及多想,祝青臣也来不及多想。

朝臣们俯身磕头,朗声道——

“恭迎太子太傅回宫!太子太傅千岁千岁千千岁!”

“恭喜陛下寻回太子太傅!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祝青臣正准备起身行礼,却又一次被李钺握住了手。

李钺站起身,走到祝青臣面前,与他十指相扣。

两人立于阶上,接受百官恭贺。

祝青臣站在李钺身边,偷闲朝他笑了一下,轻声道:“李钺,你的文采比之前好多了。”

李钺也笑了笑,握着祝青臣的手,将他的手按在自己的心口上。

这可是他草拟了几十遍、翻烂了十几本书,写出来的圣旨,文采能不好吗?

当然了,他还是喜欢最后一句。

或许在旁人看来,是读书不多的土匪皇帝用错了成语,但只有李钺自己知道,他没用错,他就要用这两个词。

——卿卿与我,肝胆相照,心心相印,此生不弃。

*

朝会之后,李钺安排两队禁军,拿着圣旨抄录本,骑着马,在城中宣读。

一时间,凤翔城大街小巷,普天同庆!

“祝大人没死!祝大人是被神仙收去做徒弟了!”

“陛下把祝大人带回来了!昨日陛下带回来的那个小公子,就是祝大人!”

年老耳背的老人家,听见动静,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出家门。

老人家随手薅过一个路人,大声问:“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是不是草原鞑子又打过来了?快登城楼御敌!祝大人在城楼留了弓弩……”

路人按住老人家发抖的手,大声道:“不是鞑子来了!是祝大人回来了!”

老人家不敢相信,侧耳过去:“谁?谁回来了?”

路人扯着嗓子,解释道:“祝大人!祝大人是小神仙!回来了!”

“祝大人回来了?”老人家颤抖着嘴唇,喃喃念了两遍,“祝大人回来了?!”

“对,回来了!回来看我们了!”

“那……那祝大人什么时候走?”

“不走!留下和陛下一起治国,不走!”

一眨眼,老人家就扛着拐杖,冲了出去。

他用拐杖挨个儿敲邻居的窗子:“老许、老陈、老张,快出来!小祝大人回来了!”

老人家呼朋唤友,不消片刻,就集结了好几个同样年老的伙伴。

他们一个比一个老,脚步却飞快,朝宫门走去,想要再见小祝大人一面。

他们到现在还记得,他们被朝廷欺辱,被草原人折磨的日子。

朝廷横征暴敛,草原烧杀抢掠,他们多害怕自己的子子孙孙不断延续他们的苦难。

是陛下和小祝大人打退草原人,安定西北。

是小祝大人带领他们,扮成商队,去中原冒死带回粮食种子。

是小祝大人参照古书古法,教他们选育适合西北种植的良种,教他们打井灌溉。

可惜天不假年,竟让小祝大人先他们一步离去。

如今听闻小祝大人回来了,他们自然激动,自然想再见小祝大人一面。

可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世家子弟从他们身边经过。

“也不知道在高兴什么,就一个十八岁毛头小子,太子都还没有,太子太傅倒是先有了……”

话音未落,只听见“邦”的一声巨响。

几个老人抡着拐杖就冲上去了。

第12章 好友聚

宣政殿中,朝会已散,百官退去。

只有祝青臣的十来个好友,仍旧站在原地,不愿离去。

他们一掀衣袍,俯身便拜。

“陛下深谋远虑,事事为太子太傅思虑周全、安排周到,臣等不知内情,昨夜轻举妄动、鲁莽行事,险些坏了陛下妥善安排。”

“请陛下降罪!”

祝青臣原本想直接下去找他们说话,见他们这副模样,也停在半路上,回头去看李钺。

李钺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微冷,似乎对昨夜之事颇为介怀,又似乎在思忖着,该给他们怎么样的处罚。

祝青臣没怎么见过他这副模样,心道不妙,赶忙又要上前去哄。

他可真是太忙了。

可是下一刻,只听沈竹恭敬道:“臣等视青臣为知己好友、至交战友,自诩对青臣情义深重。”

“可昨夜相见,今日朝会,方知陛下待青臣之心,如烈日昭昭、明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