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4. 第十七章 方孝孺的命运改变
设置

第十七章 方孝孺的命运改变(1 / 2)


方孝孺已经被宗室供养问题给震惊到了,脑子里想着解决之法,难道要削藩才能避免这个问题。

因此、他也没心思继续提问朱雄英,心事重重的走出了教室。

在他想来,皇长孙只不过是个八岁大的孩子,不可能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又不用削藩,又能解决宗室供养问题。

毕竟分封是朱元璋推行的,他自知没那个本事劝说朱元璋取消分封。

从教室出来的方孝孺,恭恭敬敬的行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长孙殿下天资聪颖,臣不如也,长孙殿下是大明之福。”

他说的心甘情愿,就连他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但皇长孙朱雄英却想到了。

方孝孺此时对朱雄英发自内心的钦佩,如果自己能入朝堂,以后一定会忠于皇长孙殿下,辅佐皇长孙殿下开创盛世。

听到方孝孺夸赞自己大孙,朱元璋心里很开心,他上下打量着方孝孺,他本就认可方孝孺的才华。

他还对朱标说过,方孝孺此人,颇有才华,品行端正,可以用他到老。

也就是说,朱元璋是把方孝孺留给朱标作为班底的。

此时朱元璋心里有了新的想法:“方孝孺、咱封你为翰林院侍讲,即日起来大本堂讲学。”

方孝孺大喜,他这算是一步登天了,他原本还想着科举进入朝堂,现在直接省去了科举。

按照历史记载,洪武十五年这次朱元璋召见方孝孺,并没有把他留在京城,而是让他返回了老家。

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

但朱元璋依旧没有重用他,而是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

直到朱允炆即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

第二年又升调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

也就是说,朱元璋原本留给朱标的班底,最后落在了朱允炆手上。

如今、朱元璋有意让方孝孺成为朱雄英的班底。

方孝孺的命运,从这一刻改变了。

回过神来的方孝孺,连忙跪拜在地:“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必为国家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以敬吾主隆恩!”

“起来吧。”朱元璋挥挥手:“刚才咱大孙说的话你也听到了,咱问问你,你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取消分封,又能解决宗室供养问题?”

方孝孺现在还没有一点头绪,只能如实回答:“臣无能,还没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给臣一些时日,臣或许你想到解决的办法。”

朱元璋也没多说些什么,他知道宗室供养是个大问题,哪有那么容易想出来。

没有方孝孺这家伙找茬,朱雄英坐在座位上想着以后的发展。

他倒是想躺平,锦衣玉食一辈子,还要弄一群后宫,每天轮着来,每天都能尝鲜那种。

可是、大明穷啊,过的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里面那种,比如清朝皇帝一般一顿饭的标准是一百二十道菜,而慈禧那个老妖婆更是奢靡。

在对比一下洪武时期的大明,朱元璋每天四菜一汤,炒韭菜、炒小白菜、炒萝卜丝,炒青菜和青菜豆腐汤。

肉食隔三差五才能吃一顿。

这就是皇宫里的日常标准。

朱元璋不愧是千古一帝,心系百姓,缩减用度勤俭节约,为的就是把钱用在穷苦老百姓身上。

重生穿越而来的朱雄英,上辈子过够了苦日子,这一辈子有如此崇高的身份,他怎么可能亏待自己。

“要想日子过得好,搞钱、搞钱……”

可是搞钱需要本钱啊,他又不能仗势欺人,用自己的身份去欺压别人。

“头疼……”朱雄英握着脑门,思索着去哪里弄本钱。

他年纪还小,又住在宫里,根本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

也就是说,他找朱标他们要钱,估计也要不到。

朱雄英想到了蓝玉,这家伙肯定有钱,是自己的舅老爷,而且非常宠爱自己,问他要钱肯定能要到,可惜蓝玉这个时候跟沐英他们在讨伐云南。

至于外祖父常遇春家,朱雄英立马打消了念头。

常遇春死后,常家几兄弟过得并不容易,因为他们不懂经商,只靠着俸禄和田庄收入,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还有家丁仆从。

朱雄英在史书上还看到过,常家经常接济当初常遇春那些退伍的伤残老兵。

找常家要钱?这不是为难人吗?

“谁跟我家关系好,而且又有钱呢?”

朱雄英忽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我的表哥,大明战神李景隆。”

史书上说李景隆就是一个废柴,五十万大军北伐,被燕王朱棣的五万大军,优势在我的李景隆却全军覆没。

为此、他这个大明战神,是贬义词,是在嘲笑他。

但朱雄英却不如此认为。

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能征善战的将领,所谓虎父无犬子,更何况这是大明初期,还没有到养成二世主的时期。

李景隆自幼习武,学习兵法,跟随父亲出征在军中历练。

他的军事才能绝对不差,就算比不上燕王朱棣,也相差无几。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