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4. 第六百零六章 有失偏颇,不可同日而语
设置

第六百零六章 有失偏颇,不可同日而语(1 / 2)


曹爽说到此处之时,王凌的后背已经被惊出了一身,但还是强笑道:“丞相,以春秋时晋国公卿氏族瓜分晋国之事来评价世家未免有失偏颇了,丞相也说了如今我大魏还有荀氏、崔氏、王氏这样为大魏基业尽心的世家大族,这样看来如今的公卿氏族是不可与春秋之时的同日而语的。”

六卿为了争夺土地,还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田制改革。原先晋国以百步为亩,卿大夫们为笼络民众更改了旧规。如赵氏以两百四十步为亩,韩氏、魏氏参两百步为亩,范氏、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为亩。其中以赵氏的让利最大,土地面积增加了,但并没有增加赋税,对此深得民众的拥护。

六卿分守晋国之地,各有武装,为争取更大的利益,互相攻打不休。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鞅当政时,赵、韩、魏、知四氏与中行氏、范氏发生争斗,最终将中行氏、范氏赶出了晋国。于是,晋国政坛又开始了“四卿并列”的时代。

晋定公死后,其子晋出公即位。他对四卿专权极为不满。按照常规,中行氏、范氏被驱逐后,其封邑应该充公,也就是归到晋国国君的名下。但是四卿没有那么做,而是将中行氏、范氏两家的土地私分了。

晋出公对此事极为愤怒,于是他准备向鲁、齐两国求援,以对四卿施压。但四卿先下手为强,公元前456年,四卿合力攻打晋出公,最后堂堂一个国君被迫逃亡,结果死于途中。

晋出公死后,晋哀公被扶上君位,但实际当政的则是知氏。知伯当选为晋国的正卿,之后晋国在知氏的治理下,实力大增,比如征讨齐国夺回失去的土地,再如攻打郑国,连下九城而还。这些都增强了晋国的国际声誉,引来诸多小诸侯国的归附。

知伯掌权长达二十多年,在增强晋国实力的过程中,知氏也逐渐成为晋国四卿之首,在周王朝的所有卿大夫当中,也是能排上号的。

知氏一家独大,晋国的事儿基本他说了算,谁要是不听话,他就打谁,但有时候人也不能太自信,否则迟早吃亏,知氏的出局就是这样。

公元前455年,知伯打着“强公室”的旗号,自己先主动献出万户封邑,然后也要求韩、赵、魏同样也要各献万户封邑。韩、魏势力较弱,迫于知氏的压力,尽管不愿意,但最终还是献了地,但赵氏实力不弱,始终不肯献地。

知伯大怒,于是公元前454年,知氏便胁迫韩、魏两家联合起来攻打赵氏。此时赵氏为赵襄子当权,赵襄子见形势不妙,于是就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附近)。晋阳是赵氏家族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城池坚固,物资充足,更重要的是还备受当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为了灭掉强硬的对手赵氏,知伯率韩、魏两家出兵围攻晋阳,这一围就是两年,但仍未能攻克晋阳。知伯眼看战事无果,十分着急,最后想到了用水攻的办法,他决定引晋水(汾水)以灌晋阳城,也就是水漫晋阳。

不久之后,晋阳便被水所困,其状惨不忍睹。据《战国策》记载: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但奇怪的是,民无叛意,依然在坚守城池。

当然赵襄子也没有闲着,他也在想着反败为胜的策略,最后还真想到了。赵氏暗中与韩、魏取得联系,三家很快结成了盟友,反手就给了知氏一记重拳。赵氏夜袭知氏守堤之吏,开决汾水河堤,使河水反灌知氏营寨。

知氏军队很快被水淹没,全军乱作一团。韩、魏又乘机反攻,最后,知伯兵败被杀,知氏全族被赵氏诛灭。晋阳之战最终以赵、魏、韩三家胜利而告终。

就这样,三家联手里应外合攻灭了知氏,四卿专政又变成了三家分治。

晋阳之战最终确立了韩、赵、魏三家在晋国的地位。公元前438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即位。此时,晋国公室已一点威严也没有了,能够控制的地盘也只有绛(山西运城新绛)与曲沃(山西曲沃)两地,其余的土地已全被三家瓜分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晋幽公不但没有半点号令权,还得自己去朝见三家之君,这个“国君”当得太悲惨。从此,韩、赵、魏合称为“三晋”。

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将三晋封为诸侯,这样韩、赵、魏三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证,正式步入诸侯国的队伍,取得了与其它老诸侯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与名分。

三个诸侯国的开国国君分别是魏文候、赵烈候和韩景候。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共同废掉了晋国傀儡国君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的土地瓜分殆尽。

曾经风光无限的一代春秋霸主--晋国,就这样被自己豢养的卿大夫们瓜分了。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

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致使荀彧受人非议。

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永汉元年(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