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4. 第三百六十六章 善用道义,口嗨与实干的区别
设置

第三百六十六章 善用道义,口嗨与实干的区别(1 / 2)


曹爽笑着道:“善用道义这一点武帝在官渡之战时便做得很好,前期劣势时则利用手中的天子为大义,后期占据优势之时则丢弃之,只为将袁本初进一步赶尽杀绝,真是少有人能及。”

官渡之战的失败亦是与道义有关,袁绍的失败与他的两个谋士有着很深的关系,加之袁绍又优柔寡断,袁绍的着名谋士有一个叫做沮授的,就是在之前建议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当时袁绍没有听他的,在官渡之战开始之前,他曾经建议袁绍不要打,袁绍又没有听他的!当时袁绍想要通过官渡之战这一场战役直接打败曹操,史书上写的是他想“毕其功于一役”。

当时袁绍的谋士沮授和田丰已经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所以他们坚决反对袁绍发动“官渡之战”。沮授被曹操俘虏,田丰被关进大狱!

因为他这一场战争不正义,没有道义的,而道义却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方,让武帝一个天下人看起来不道义的人利用了道义,沮授反对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样!

沮授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陛下刚刚安定下来,发动战争没道理。我们已经获得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消灭了公孙瓒,应该向陛下报捷。

如果曹操拦住我们,我们就可以告曹操阻塞王路!这样可以就出兵去骚扰他,然后再来慢慢对付他。

他建议:把曹操放在不义位置,把他的政治优势变为劣势,有理;用游击战、运动战对付曹操,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大!有利;步步为营,见好就收,掌握时机来消灭曹操,这叫做有节!这样的分析是多到位啊,但是呢?

袁绍不听,他听郭图、审配的,这两个人都支持曹操立即集结十万精兵,向许都逼近。

审配和郭图为什么这么主张呢?审配是糊涂,郭图是拍马屁!郭图很了解他,知道袁绍刚愎自用!沮授一看情况不妙,就又出来说话。

《三国志》中说: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天子在许,我们师出无名,于义则违,在政治上就先输了一招!

而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在道义上又输了一招,如果我们再不讲究一点策略,我们还要急功近利,我们还要先发制人,我们还想毕其功于一役,那我们在策略上,又输了三招!这个战争是肯定打不赢的,沮授的话其实说到了根本上。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进行一场战争,政治上是否有利,道义上是否有理,是非常重要的!而袁绍的亏,首先就亏在这个地方上!

可以说政治上失义、道义上失理、战略上失策,是他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袁绍毕竟兵多将广,认为政治上的失利可以通过军事上的得利来挽救回来,但是他错了,所以最后他走向了失败。

但到了火烧乌巢袁绍军粮草之时,曹操又抛弃了道义,用了偷袭之计,但就是这样才能加速取得战事的胜利,不让局势再次反转,

道义、仁义在武帝手中便只是工具,在合适时用,不合适时丢弃,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几百年的时间,

当国家社稷处于无秩序状态时期,往往也是最考验人性和道德的时候。虽然春秋时期诸侯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很讲究道德原则的,毕竟周礼两百多年的影响也不是可以肆意践踏的,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就不同了,诸侯们逐渐舍弃了道德主义,而转为实用主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而其始作俑者就是秦国,可以说秦国的崛起伴随的是道德的沦丧。

这一切要从商鞅变法说起。商鞅变法确实顺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趋势,使秦国一跃而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

但商鞅变法过度强调实用主义,忽略了道德主义,从长远看,对社会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而经过商鞅变法思想洗礼的秦国,就逐渐蜕化成一个只求利益无视道义的虎狼之国。

破坏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战争法则。公元前340年,秦孝公派商鞅讨伐魏国,魏国大将魏昂领兵御敌。

由于商鞅曾在魏国为官,所以与魏昂是旧交,商鞅乃施一计,以会盟的名义把魏昂骗到秦营扣押起来。

魏军没有了主将顿时大乱,遂被商鞅打败。

虽然商鞅军事上胜利了,但却是以牺牲道德为代价。

首先,商鞅此举骗取了朋友的信任,利用友情来达到目的,人品如此下贱,以后谁敢与之交往。

其次,两国交战不杀来使是亘古不变的铁律,你商鞅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打破了,虽然没有杀魏昂,但绑架本质上与斩杀有什么区别?何况对方还是你邀请上门的。

开启规模斩杀战俘的先例。商鞅变法有一条是军功进爵制,以杀敌人头数为计算军功的标准,于是秦军到了战场就成了一群杀人恶魔,杀俘也就成了秦军的家常便饭,其中秦将白起就开启了批量杀俘的先例,每次都是以万计。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上党之战,斩杀韩、赵、魏三国联军十三万;华阳之战,斩杀韩军五万;最高峰的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白起也因此被起恶名“人屠”而流传千年。

后来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