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愧的话让在场不少人有些无地自容。
这些话难听,但是是实话。
“愚民就是给百姓脑袋注水,说穿了,就是把天下百姓当成奴隶,原本大家辛苦劳动,最终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在大家宣传和压迫下,就这样还得让百姓感恩朝廷,现在想起来,老夫心中都感到有愧。”荀爽每每提起这些,他就感到以前的自己为何如此愚蠢。
其实他应该知道,大环境之下,朝廷为何提倡孝道,因为他们需要忠君思想,忠孝成为儒家治国的核心之一,也就是说,错的只会是别人,皇帝是不会错的,也不能错。
“慈明,此事也不能怪你们,大环境而已,天下人都在跪地喊万岁,你不跪下就变成了一种罪。”阎忠十分理解当时情况,因为他也是跪下的人之一。
“什么土地长出什么粮食,这一点真的不假。
看到今天的华夏,就算先皇在世,恐怕也会低头不语。”陆康说道。
“以前,我对大统领的有几句话不以为然,而今天则完全不一样。”
“什么话?”
袁愧看着窗外,说道,“大统领曾经说过:权力没有约束,他对百姓的伤害大于战争和自然灾害。
后者只会伤害一时或者一地,而不受制约的权力,伤害的是华夏所有百姓,伤害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无数代华夏百姓。”
“这或许是在宫廷十一年的生活,让他彻底看明白了权力意味着什么?”提到这个,蔡邕有时就有些难过。
“回想起皇(天子、王)权时代,正如他所说,伤害百姓最大的不是外敌,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不受约束的权力。
先帝刘宏在世时,想修筑宫殿,里面的石头都要从江南运送。
如今想一想,皇宫之中那些石头,哪一块不是百姓尸骨筑成的?”司马徽缓缓说道。
“何止他?那个皇帝不是这样干?一场选秀,都会耗费巨大。”曹嵩对此也清楚,历朝历代皇帝都这样干。
汉武帝时期,打匈奴搞得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易子而食,也没耽搁他奢靡的生活,照常大肆修建宫殿。
“如今看来,权力有时就像毒药一样,必须加以约束。
只有这样,华夏百姓才有更好的未来。”
“是啊,我记得,恢都商报曾经转过成都日报一段话,成都日报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权力没有限制,就算喊再大的口号,不过也和神棍差不了多少,因为他们连放弃权力的勇气都没有,你指望他为你谋利益?这不是开玩笑还是什么?”陈纪在大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祢衡刚到辽东时,华夏那个时候就允许大家批评,但是批评的人并不多,大家心里都有所顾忌。
而他在报纸上痛斥当时的辽东王,也就是今天的大统领。
当时,不少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受到处罚。
让所有的人没想到,祢衡不仅没受到惩罚,反而得到刘恢表扬。
如今看来,祢衡的话简直乱来,当初他批评的是不遵循祖制、打破自古以来阶级、搞全民教育等。
就是这么难听的话,刘恢当时硬是一个字没有反驳他。”此时,郑玄想起这一幕,他都有些心生佩服。
“那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阻止了或者反驳半句,立马很多人就不敢说话了,他需要的是全民敢想敢说。”蔡邕最清楚,刘恢这些年心里受了很多委屈,但是他至始至终依然按着自己心中所想在前进。
……
刘恢看到一切都在向前走,他心里踏实了很多。
在他看来,华夏治国并不难,百姓从来不需要治理,百姓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环境,需要的是保住自己利益,只要做到这些,百姓就会创造巨大竞争力。
历代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依靠管理让社会进步的国家,文景之治就是因为社会宽松才有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治世。
治国应该是管官、放民,这是基本原则。
逢纪回到了赵国,果不其然把一切责任推给了陈欢。
听完逢纪的话,袁绍青筋暴跳,“陈欢真是一条喂不熟的狗,孤在他是学生时就带他出海,给他高位,此时居然背叛孤而去。”
“大王,此时应该捉拿陈欢家人,明正典刑。”郭图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讨袁绍欢心的时候。
“来人,将陈欢家人抓到后直接下狱,孤要夷他三族”。
夷三族是秦汉时期的刑罚,是针对谋反、叛逆等重罪的刑罚。
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三族,也就是这三类人的家族。
许攸则不一样,他感到此事并不是逢纪说的那样,陈欢他也认识很久了,以逢纪专权的性格,陈欢怎么可能会在联合国自作主张?怎么敢不听逢纪之言?逢纪怎么可能会容忍他?
“大王,陈府早已经人去楼空,府里除了家丁仆人,其他人十多天前就不见了踪影。”
听到侍卫回报,袁绍有些冷静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城卫是吃干饭的?这么多人逃走居然他们不知道?”袁绍有点明白了,陈欢的事情恐怕另有隐情。
一个侍郎怎么可能在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能送走十多人离开?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