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短视,华夏想要扩大影响力,就要维护联合国权威。
刘恢接着说道,“华夏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遵守联合国决议。
不遵守联合国决议,华夏将撤出华夏驻军。”
“军队如果撤出,将撤往什么地方?”孙乾问道。
“如果事态扩大,先通知在巴勒斯坦的华夏人撤到华夏军营,随即同华夏军队一道撤往瑜郡。”
孙乾点了点头。
天策院此时也正在商讨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不明白,巴勒斯坦又不攻打华夏,为何我们需要大规模调兵?”陆军部长高览不解的问道。
贾诩说道,“华夏要通过法理,事实上形成,华夏军队有全球军事执行的权力。
如果巴勒斯坦国王一旦拒绝执行联合国决议。
华夏是联合国理事长国,也是唯一发起国,必然要全力维护联合国权威。
到时,联合国会通过投票决议决定处理方案。
而我们要通过边境,给对方形成军事压力。
只有这样,那些弱小国家才会愿意跟随华夏身边。”
增加华元面额头像的建议是刘恢提出来的。
刘恢认为,华夏建国已经多年了。
目前,华元只有五十面额的头像是他自己,其他基本都是空白的。
华元面额有:1华分、2华分、5华分、10华分、20华分、50华分、1华元、2华元、20华元、50华元、100华元,总计十一种面额的货币,还有十种面额没有头像。
华夏是走公天下道路,不可能将所有面额全部填完,要给后来者留下空间。
因此,刘恢才提议让大家对候选人进行推荐,理由就一条:对华夏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郑玄在华夏教育系统改革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成为候选人。
马均代表华夏技术发展,这十多年,华夏技术进步肉眼可见,技术进步,对于改善民生带来巨大好处。
荀彧主管华夏政务多年,华夏民生能有今天,他出力最大。
贾诩一直作为刘恢军事上的副手,在华夏对外开疆拓土上面立下汗马功劳。
审配是华夏分权制衡这套体系建立的执行者之一,掌管华夏百姓大会多年,对于缩小权力有杰出贡献。
田丰是司法代表,华夏建立的全新司法体系,是以田丰为主导建立起来的。
可以这样说,除了这些人,还有不少人都有资格入选。
但是名额有限,这就注定了最终这场投票的残酷。
刘恢只有政策建议权,没有候选人推荐权力,更没有私自定谁的权力。
这些只能依靠程序产生。
华夏在不断变革的同时,欧洲不少国家也没有停下。
除了跟随华夏制度变革的一部分日耳曼人组成的三个国家,还有亲华夏的斯拉夫人组成的两个国家。
他们通过华夏的政治制度对自身国家在进行变革。
不列颠、高卢国等也在探讨如何限制国王和执政者的权力。
之所以他们愿意这样做,和一直以来的文化有关。
就算是罗马帝国时期,大家管理也相对松散。
在以贵族组成的参议院里,逐渐形成了民主政治,不同的是,这里,参政议政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
因此,国家独立以后,这套体系对于国王来说虽然不情愿,但是也能勉强接受,因为他们也知道,不这样限制权力,对于接任者就缺乏约束,这会导致王权垮台。
而以赵国、魏国为首大汉走出去的国家们,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大多数对于华夏的政治制度畏惧如虎。
在他们看来,这套制度是来颠覆自己统治的,因而,他们纷纷选择了拒绝。
就是和华夏结成军事同盟的楚国、蜀国、鲁国、越国等也在这方面表示出了拒绝。
当一个人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权力时,谁会想到天下万民?
这或许和长久以来形成的皇权至高无上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当刘恢看到这一切以后,他没有多说什么?仿佛这一切都十分正常。
“制度可以改变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国家。”刘恢仿佛就像自言自语一般。
今天的华夏和这些国家走不同的道路,就是两种不同制度下执政者的心态。
华夏政府没有多大权力,尤其是权力来源于百姓,因此,对于华夏政府来说,百姓重于统治。
以曹昂为例,他原本是反对魏国的制度,但是当他尝试到权力带给自己的地位时,他内心的私欲必然压过理智。
一旁的孙乾说道,“大统领,眼下最大问题是巴勒斯坦恐怕难以和解?”
刘恢示意孙乾坐下说话,随即自己也坐了下来。
“你认为战争可能性有多大?”刘恢开口问道。
“以国王为首的迦南人反对国家一分为三,但是他自身实力不足。
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占据人口近八成。
他们支持联合国决议,由巴勒斯坦百姓决定国家归属。”
孙乾继续说道,“这里原本巴勒斯坦只是一个地区概念,当初国王也是利用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