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联合对付我们?”程昱的担忧很有道理,如果全世界就华夏这样做,这些国家为了自己的统治,必然会想方设法毁掉华夏,因为华夏启智影响到了自己统治。
“会,不过,我们要尝试文化输出,只是眼下并不合适,只有其他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我们才能获取最大利益和好处。
眼下,以华夏军队和国力,二十年内,无人敢有这种想法,这也是我们接下来的黄金期,这个阶段,我们要逐步在其他国家培养代理人。”
程昱当然知道这一招,这一招很多年前就开始玩,这也是为何其他国家总是内部矛盾重重?因为里面少不了华夏的身影。
“还有一事,安息帝国既然已经同意离开了,就安排鲁肃他们去帮助运送人过去。”刘恢接着说道。
襄平
七月下旬的襄平有些炎热,而这一天,华夏日报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也许撰写这篇文章的人也没想到。
文章里提出一个观点:商业繁荣,代表一个国家的法治、自由和民主。
法治一词,对于华夏百姓一点不陌生,因为最经典一句话描述过法治:在法治国家,你只要不违法,你无需向任何人和任何权力低头;在人治国家,无论何时,你都得向权力低头。
正是这几句话,让普通百姓真正明白什么是法治,大家的腰杆也开始硬了起来。
而今天报纸上的民主和自由,让大家感到陌生。
民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过人民二字,他是将中国和人民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词组。
当然,《管子.七法》里也提到过: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这里人民指的是庶民、平民、百姓。
历史上,民主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意思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
文章中对自由作了一下解释:自由是指只要不触犯法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写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使用笔名,而是用了自己本名。
刘劭,字孔才,现年25岁,眼下是华夏司法大学的一名老师。
历史上,这可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三国时期曹魏的思想家、政治家。
建安年间入仕,历任广平吏、太子舍人、秘书郎等,入魏后,历任尚书郎、陈留太守、骑都尉、散骑常侍,受爵关内侯。
历史上,刘劭善于品评人物,制定《都官考课》72条为选拔人才规制,著有《论略》、《人物志》等,《人物志》是历史上中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打破了固有偏重儒家,夷道德选拔人才的局面。
后来著有《法论》等,把人物分成“三材”、“十二流品”……。
如果刘恢在,他一定会大感惊讶,华夏开启民智,走公天下的道路,对于华夏来讲,思想家比自己更加重要,因为他们的话简单,但是能启迪民智,最容易触及到普通正常人的内心。
在文章里,刘劭阐述了一个观点:为何历朝历代视商人为洪水猛兽?因为商人到一个地方,要建立全面的商业规则,有了规则,这样一来,个人手中权力就会缩小,谁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商业繁荣,代表了一个国家从上到下的诚信和规则……。
“校长,你如何看?”诸葛圭病被治疗好了以后,没有像历史那样早逝,反而身体越来越好,在司法大学副校长上越干越起劲。
胡昭递给了诸葛圭一支烟,“孔才是司法大学的骄傲,正如大统领所说,我们教书育人,并不是培养机器,而是让大家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整个国家才能进步。”
作为校长,胡昭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司法大学毕业的学生遍布华夏各地司法机构,从百姓大会的立法专家委员会,到执法部门、监察部门。
诸葛圭吸了一口烟,“是啊,孔才正是华夏需要的人,今天我看了他的观点,感触很多,因为商业要繁荣,会逼着法治健全,有了健全法治,百姓才会有自由,至于民主,离我们还有不小的距离。”
胡昭笑着说道,“也不尽然,民主最主要标志,就是我们官员是不是得到百姓认可和授权,从这一点看,我们也在靠近。”
诸葛圭哈哈大笑,“如果在朝廷,你我这番言论恐怕是大逆不道?”
“诸葛副校长,那种环境下,有谁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话?因为大家都担心自己的生命,能活着,有多少人选择枉死?”胡昭看了看诸葛圭,从内心,他羡慕对方,因为他的长子和二子实在太优秀了。
荀彧拿着报纸,看完以后好像自言自语一般:“这种说法有点意思,看来,华夏到处是卧虎藏龙。”
“院长,我倒是认为有一定道理。”国渊在一旁说道。
“子尼,对与错,眼下很难界定,就如大统领所说,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才是真理。”荀彧这些年变化很大,尤其是心境,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平心静气面对。
大街小巷都是议论的人群,在华夏不以言论获罪以后,所有的人都敢于表达自己,正如报纸上说的那样,这个世界,是形形色色的人组成,那就应该有各种声音,只要不违反律法就不应该禁止。
回襄平路上的刘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