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么快就想到了?”
刘恢翻了一个白眼,“你小子恐怕早就在计划了。”
“嘿嘿……”郭嘉在一旁傻乐。
刘恢语重心长的说道:“奉孝,文和做事考虑周详,你要多和他商量。
天马行空、不拘泥行事是你的优点,但毕竟我们都年轻,考虑事情有时欠妥。”
郭嘉明白,刘恢这是告诫自己,“殿下放心,我明白了。”
“嗯”
刘恢其实也想看看,受自己影响最大的郭嘉,究竟发挥到什么样子?
想到这儿,刘恢在盘算。
郭嘉16了?鲁肃、徐庶比郭嘉小不了多少也可以弄过来提前培养。
诸葛亮和庞统他也见到过,看上去的确比同龄人聪明,只是太小了,想要用,至少十多年以后才行。
还有一直心心念念的赵云和张辽……
想到这儿,刘恢就开始给史阿写信。
现在辽东已经有了狗拉雪橇,遇到急事,冬天也是可以去港口的。
今年冬天,辽东并没有举行大会,受制于交通,这种大会定在两年一次。
今年,参加会议的都是在辽东的高层。
今年黄巾起义对中原商业影响很大,好的是,今年对草原、高句丽、扶余、沃沮、靺鞨、三韩等贸易大增,但是,毕竟这些地方购买力有限。
今年辽东商业税收和国有企业总共实现盈利147万贯,这还得益于辽东内部购买力的增加。
刘恢不得不感叹,还是大汉世家豪族、王公贵族和地主有钱。
看到刘恢愁眉不展,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
唯独荀彧和郭嘉不屑的撇了撇嘴。
‘你们要是知道他今年对中原各地世家豪族、地主手里搬了400多万贯,你们怕是会鄙视他’。
其实二人根本不知道,算上后面的,已经超过500万贯。
错怪刘恢了,刘恢并非是因为钱财的事情苦恼,他是担心500万移民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移民。
让所有人欣喜的是,今年辽东粮食总产量居然达到了5100万石,比去年高了1300万石,主要得益于沤肥技术运用和水车大量普及。
“现在各地耕牛情况如何?”
国渊立即说道:“这两年从周边换来大量耕牛,这两年时间有6万多头牛进入辽东。
现在可以做到平均3到4户一头耕牛。”
刘恢点了点头,“我们要鼓励大家养殖母牛的,给予适当补助,增加繁殖小牛的积极性。
牛乃农民之本,我们最终要实现家家有耕牛。
同时,鼓励民间的人去养牛。
辽东耕牛虽然有所不足,但更严重的是朱崖郡、宁郡等地,那里耕牛更是缺乏。
国司长,你们明年还要加大牛的购买,这些牛全部运往南方去。”
“喏”国渊和卫兹立即答道。
“今年粮食亩产算出来没有?”
“殿下,一类土地1700余万亩,平均亩产2.3石《相当于现在140斤左右》,二类土地900余万亩,平均亩产约1.3石《相当于现在80斤左右》。”
刘恢对国渊非常满意,没有花活,就是实打实做事。
“子尼司长,最低亩产大约多少?”
“一类土地能确保2石以上,二类土地能确保1石以上。”
刘恢点了点头。
“我的想法是,从明年开始,正常年景,我们就按照一类土地2石/亩来征税,二类土地按照1石/亩来征税。
百姓干得好,剩下都是自己的,有个标准,也让百姓清楚知道自己该交多少税,也会避免一些心思不轨的人一些其他想法。
遇到自然灾害,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不少人内心吐槽‘自然灾害能说吗?’
不过也正常,这个时代的人听到灾害就感到恐惧。
刘恢深知,不是你不说就不会有,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猪推广得如何?”
“目前,已有700多农户试养,这还是做大家工作的结果。
大部分人心中有所顾虑。”
“这个正常,新事物总得需要时间。”郑玄接过话说道。
“养猪要继续,陈重这两年干得不错。
文若,你们准备如何安排他?”
荀彧轻笑,“我和国渊司长商议过,农业司
“人尽其才就好。”
医疗司辽东医院已经正式营业了,在刘恢建议下,也对科室进行了分类,药价标注在非常明显位置。
“华司长,各县医院预计何时能开门?”
“明年辽东各县都能开门。
不过,珠崖郡和宁郡短期我们只能派医疗队过去。”
刘恢想了一下,眼下只能如此,任何事情推进都需要时间。
“眼下也只能如此。”
“如果这次移民结束,辽东管辖下人口将超过600万人。
因此,目前大学规模已经不够用了,我们还得培养更多人才才行。
经过商议,辽东大学拆分为四,辽东大学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