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时间来到183年的8月底。
各地移民还在不断增加。
辽东各地,不少百姓笑容满面,因为今年,他们收获不少粮食,能让一家老小吃饱,大豆还有一个月也可以收获了,小麦已经收获。
唯一让大家难过的,是当时没有听取建议施肥,让自己损失了至少两成以上。
在利益带动下,各地百姓开始主动学习沤肥和使用方法。
辽东火炕技术在各地推广,政府并未因此去赚钱。
各个县都建立了红砖烧制厂。
今年大家任务,就是保证辽东不能因寒冷冻死一人。各县组织人一个一个乡村落实。
农村最不缺柴火。
辽东给每家都分有一定数量林地,对一些成材树木进行了登记,如果需要砍伐成品树木《修房盖楼》,需要村里登记,砍伐后,种植不少于同等数量的树木就行。
刘恢日子过得充实,每周辽东大学有三节课程,其余时间处理日常工作。
在刘恢引导下,发明算筹的刘洪,把算盘制作了出来。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具的重要性,刘恢自然知道。
冀州
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
一座豪华府邸的书房。
此时二人正一脸愁容。
“父亲,这确定是二弟的信?”
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子对着主位男子说道。
主位男子年逾五旬,头发花白,和辽东秘书长崔琰竟然有几分相像。
主位男子正是清河崔氏家主崔密,崔密字文丹。
崔密点了点头。
“这点是肯定的,里面有我们约定的暗语,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加之笔迹,因此能够肯定出自你二弟之手。”
崔琰兄长名叫崔均。
“二弟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不要寻死,更是要我们远离袁家?”崔均此时脸上露出很多疑问,其中更是夹杂着一丝不满。
“季平,你了解你二弟,他一向处事稳重,绝不是无的放矢之人。”
崔均平复了一下心情,“按照二弟话里的意思,袁本初等人远不如辽东王?”
“这点,为父也不清楚。
不过,来人单独送给我一段话,是你二弟单独写的。”
“什么话?”
“没有永远不会消亡的世家豪族,只有永存百姓心中的丰碑不会消亡。
世之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崔密一边说,一边加重了吐字。
他心里没气才怪,很多世家豪族都风光上千年不止。
此时,自己的麒麟儿,居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只是,他或许不知道,崔琰当时听了刘恢的话没有明白,回去后才想通,刘恢是想借他的口说给崔家听。
崔琰可不敢把这锅扔给刘恢,只得自己背上。
“父亲,你的意见呢?”
崔均也知道,他二弟如此说的话,那就证明,后果比他们想的严重。
世家豪族一直认为,谁想争天下都离不开他们,对他们只能拉拢。
此时的崔家还远没达到隋唐五姓七望的高度。
说到这儿,挺有意思,崔家某种意义上是曹操一手扶持做大的。
崔琰最早袁绍手下做官,最高做到骑都尉《也就是黄巾起义时曹操的官职》,曹操拿下冀州后,发现崔琰是个人才,提拔他做了冀州别驾《也就是一个州的二把手》。
崔琰有个从弟叫崔林,那可是魏国重臣。
逐渐,崔家势力越来越大。
“季平,暂时斩断和袁绍联系,静观其变。
你二弟说了,如果我们继续针对辽东,从此以后,大家成为陌路。”
“二弟岂能如此?”
崔密苦笑了一下,“你二弟或许看到了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二弟不会被要挟吧?”
“你应该了解他,他性格刚直,宁死也不会被要挟。”
崔均点了点头,是啊,二弟性格刚烈,除非自己想明白了,谁会要挟他。
“父亲,孩儿明白了。”
看着崔均离开书房,崔密自言自语的说道:“希望你是对的。”
马钧他们最近把纺纱机《珍妮纺纱机》捣鼓了出来。
这点,刘恢对其是佩服的,动手能力是真的强。
纺纱机的出现,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会让布匹成本大幅下降。
衣食住行,历来必不可少。
羊毛纺线并不难,主要有几个步骤:
一、羊毛清洗和烘干,这一步对于此时的人们是最困难的,羊毛沾满油脂,想要清洗干净并不容易,刘恢使用了草木灰来进行清洗。
接着建一个类似火炕的烘房,将清洗干净羊毛烘干,烘干后羊毛洁白松散。
二、用梳子将洗净的羊毛梳成条状,同时也能把杂草等梳下来,通过梳理和除杂草工序,将羊毛纤维梳理顺直,最后将条状羊毛成球打包,送人下一道工序。
三、将毛球,通过梳条、纺线,将毛条延伸,同时加捻。
四、最后通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