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对诸葛亮评价非常高,不过,他的确担得起如此评价。
除了忠贞的品质以外,那就是全面的能力,历史上能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只有两人:诸葛亮和杜预(西晋时代,十三代子孙杜甫),诸葛亮又是唯一进入文庙和武庙前十的人。
还有一点,那就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能力,在历史上三国时期,最出名发明家:马钧第一无争议(封建社会前十的发明家),诸葛亮恐怕位居第二名。
三国时期,战略、内政、统兵同时具备的人并不多,曹魏的荀彧和蜀汉的诸葛亮肯定是佼佼者。
这样一个全才,刘恢是想看看,用现代教育方式,成长起来的诸葛亮会达到什么水平。
正史对诸葛瑾评价非常高,纵观其一生也担得起这样评价,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
对于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二人,刘恢是抱有期待的。
只是此时,谁也没想到,刘恢居然丧心病狂的打着一个不满两岁孩子的主意。
“殿下、华神医,在下冒昧问一下,什么一个班能招收这么多学生?”诸葛珪甚为不解。
孙乾其实也不了解,不过,作为外事人员,他深知一点,就是不该问的不要问。
“君贡刚来,可能有所不知,我们会把学习同样内容的学生编在一起,比如:学医的,我们就叫医学院,在医学院里会根据人的多少来编组班。
我们通常一个学生学习的教室,会根据正常人讲话、写字,学生都能看到为准,通过计算,一个班以50--80人为宜。
这样一来,就能简单计算出需要几个班。
因为几个班需要的老师数量可以计算出来。”
听到刘恢的话,诸葛珪总算有点明白了。
“殿下,请问医学院主要学什么呢?”
“当然医学为主,目前医学还很难详细细分。
不过,除了医学,还需要学习基础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儒学等基础学科。”
诸葛珪:‘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殿下能不能详细说说,这些科目是什么?”
“物理是指事物内在的规律和道理,你们可以理解为研究万物存在的规律,比如:为何有春夏秋冬?为何会下雨?树上果子成熟为何掉在地上而不是空中?鱼儿为何能在水中?……等等,物理就是研究万物存在的道理。”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也就是研究万物的内理。
比如:我们平时吃的羊肉是由什么组成的?水里含有什么物质?空气中含有什么?……”
“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和生命,研究这些生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刘恢的话让诸葛珪等人直接麻了,华佗是最近没少接受刘恢的思想,倒是表现很平静。
自古以来,谁想过去研究这些玩意儿?气候变化不是老天爷的喜怒哀乐吗?何时还存在规律?
刘恢并未管一旁自言自语的诸葛珪。
继续和华佗商量着。
“元化司长,你需要的人太少了点,恐怕不够吧?”
刘恢的话,让华佗愣住了,200到300读书人可不少了,何况,这个时代读书人只愿意做官。
“殿下,这人数已经不少了,何况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做官。
其他学院也需要大量的人。”华佗委婉的说道
“放心,这次进入辽东至少6000学子,你可以把医学院规模扩大1倍以上。
人活着就少不了看病,只是辽东十多个县就需要大量医师,还有就是军队,各地接下来还得组建医院,同样需要大量的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乾都被刘恢的话吓一跳,何况诸葛珪?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刘恢继续说道:“喜不喜欢学医,没试过谁知道呢?
这点我有办法。”
华佗听完喜笑颜开,“殿下,如此的话,我们需要1000人。”
听完华佗的话,刘恢想给自己一个耳光,自己太贱了。
“元化,这太多了,给不了,这么多人来,各地基层公务员和工厂需要大量人才。
初步统计,进入学校的不会超过3000人。
因此,你们那儿最多也就500人左右。”
其实500人已经超过华佗的想象了,华佗心里乐开了花,未来这些人成材以后,恐怕今后自己会名留青史。
华佗表面仍然摆出一副少了点的表情,刘恢也不理会他,他也知道,这些人现在都学坏了。
诸葛珪看到刘恢和华佗的君臣相处,说实话,此时他内心非常羡慕,因为二人对话时,都处在很平等的状态下,刘恢并未因为身份而故作威严。
不过,他想想自己接下来也会是这群人的一份子,心里就开心不少。
刘恢转身对诸葛珪说道:“君贡先生,胤谊就到新闻司给鸿预师兄当助手,协助他移民宣传,你看如何?”
胤谊是诸葛玄的字,诸葛玄是诸葛珪之弟,诸葛亮之叔父,历史上诸葛珪死后,诸葛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