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风八面的紫禁城大总管,沦为京城外皇庄一千多人的总管,戴义心中没有任何的失落感,反而感觉生活轻松了许多。
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变,都是在伺候皇帝,没有了城内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还有繁琐的礼仪规矩,城外的生活还更加舒服自在一些。
怪不得皇上出城后不愿意回去,名利是枷锁,权力同样也是牢笼,看似九五之尊的皇帝一样会被牢牢锁住。
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修仙,念佛,求长生,为什么没一个成功?
还不是因为放不下,既想要权力,又想要长生,天下哪有那么美的事情,还是当今皇帝悟性高,把权力交给内阁,自己专心修炼,结果反而能两不耽误。
是的,在戴义眼里,曾凡每日的做派就是在修炼,只是修炼的法门与以往的法门都不相同,既不是佛,又不是道,而是别开生面,另创一家。
如果要起个名字的话,那肯定是格物派,皇上写的典籍他都是第一个阅读者,到现在也一直在钻研,起初的确晦涩难懂,可是他有近水楼台的条件,可以随时请教,一点点的搞明白后,发现书里面讲的都是世间至理,比云山雾罩的佛经,故弄玄虚的道经直白多了。
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等等学问,每一样都是从身边最常见的事物讲起,把里面的奥妙解释的明明白白,普通人都能验证真伪。
根据这些理论指导造出来大块纯净的玻璃,成本比原先低得多,产量和质量却提升了几倍,还有皇帝最新搞出来的香皂,沐浴起来一片泡沫,简直不要太舒服,更不用提那些犀利的火器,威力直接将普通兵士的战斗能力提升了十倍百倍,草原的那些王公贵族看过武器演示后,当场跪倒一大片,再也不敢有反抗的念头。
这些他们看来了不得的成就,在皇帝的口中,都变成了不值一提的小玩意。
不过,这些东西与皇帝在暖棚中培育的那些农作物相比,也确实不值一提了,才半年多时间,在暖棚中就种出来两茬小麦,产量比原先提升了两倍多,相当于过去的一亩地,现在能产出四倍的粮食。
据说这还是保守估计的产量,三个月种一茬,北方可以一年两熟,南方温暖的地方三熟、四熟都有可能,产量还会提升。
这意味着什么,农民出身的戴义可是太明白了,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老百姓但凡能吃饱肚子,别说顿顿能吃饱,只要饿不死,绝对不会起来造反,这才是国家稳定的根本。
皇庄现在成了育种基地,各种作物的种子培育出来发往各地,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大明再也不会为粮食紧缺发愁,这是那些虚无缥缈的神佛也不曾做到的事情。
一战平定北方,解决边患问题,发明新型火器提升军力,现在又有希望解决最根本的粮食问题,古来帝王有哪个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更为难得的是皇帝做的云淡风轻,并没有劳民伤财,许多中枢大臣都没有察觉丝毫变化,事情就已经尘埃落定。
怪不得老子道德经里面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皇帝一定是经历过生死劫后,大彻大悟了。
对于曾凡那天对王守仁说的话,戴义深信不疑,生死弥留之际灵魂穿越到五百年后,学会了众多知识手段,因为放不下这边的江山社稷,又回来弥补遗憾。
戴义可是经历过皇帝从生病到垂危,再到康复的整个过程,亲眼看到皇帝前后的种种变化,皇后和太子都没有他在身边陪伴的时间长,他最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皇帝住的院子里有两棵几十年的枣树,树荫遮蔽了半个院子,夏日炎炎,戴义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靠坐在枣树下的竹椅上,翻看那些格物书籍,困了就闭眼睡一觉。
别人要见皇帝,先得过他这一关,不是谁都能随便打扰皇帝。
他也学会了皇帝的管理方法,庄园里各项事务都分派给指定人负责,重大事项定时开会确定,其他小事他们自行决定,奖优罚劣,能者上庸者下,不称职的直接换人。
看似跟以前一样,实际做起来却大有差别,首先是要挑选合适的负责人,其次就是要充分的放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能设定好各自的任务目标,既不能不切实际让人无法完成,也不能太简单,让他们无事可做。
如何选人,如何分配任务,如何监督任务进度,后世也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戴义也得到了曾凡的传授,专门给他写了一本小册子,让他自己去揣摩学习。
相比那些格物学理论,当过十几年总管太监的戴义学起管理学知识特别快,以前全凭经验感觉管理,现在有了成套的理论和方法,一试之下果然好用。
不仅自己轻松许多,做事情的效率还提高了不少。
知道做不好会受到惩罚,也知道做好了一定会有奖励,干起活来更卖力。
一个小太监走进院子,站到戴义身前施礼后轻声请示:“戴公公,格物院祭酒王守仁在庄外,请求拜见皇上!”
“他有什么事儿?”戴义将手里的书放下问道。
“格物院按照书中原理制作出热气球,今天准备进行载人上天的实验,王祭酒想请皇上驾临指导!”小太监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