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曾凡住的主院不远,有一个同样很宽敞的院落,几十个房间被设计成不同功用实验室和库房,里面除了守卫,就是戴义按他的要求找来的能工巧匠。
其中一个房间里摆放着曾凡手工做出来的三架简陋的光学显微镜,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验仪器,几盒不同类型的玻璃镜片,桌子上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木质、金属质地的零器件。
他自己当然不需要这些设备做研究,可是想要说服别人,这些仪器比空口白牙更有说服力度。
“刚才那个玻璃球的光学现象你也发现了,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线的存在,而光线在空中,水中,玻璃中传播速度各不相同,于是就会发生反射或者折射,这些仪器都是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的原理制造出来的,这三台算是比较复杂的设备,叫做显微镜,采用不同的镜片,可以将目标物体放大十倍到一千倍进行观察!”曾凡给王守仁做介绍。
“华严经有云:一粒沙中有三千世界。我可以观察沙子放大后的景象吗?”王守仁的想法出乎他的意料。
“可以,不过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观察视野越小,放大一千倍你只能看到一粒沙,可以先从二百倍看起!”曾凡笑着说道。
烧制玻璃的原材料就是沙子,这里当然不会缺乏,曾凡让戴义教王守仁制作载玻片,如何使用显微镜对各种目标进行观察,他自己拿着几根新完成的金属管子研究起来。
显微镜有了,当然还要有望远镜,而望远镜需要更大的视野,制作一般的望远镜难度不大,天文望远镜对进光量有要求,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镜片越大越好,制作难度比显微镜高了许多。
在曾凡的直接干预下,玻璃作坊工艺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距离他的要求仍然差的很远,磨镜师傅的手艺也是如此,只能让镜片在外形上初步达到他的要求。
这个实验室送过来都是优中选优的镜片,组合出来效果只能算差强人意,想真正有效的观察,镜片都要经过曾凡的二次加工。
那边的王守仁在戴义的耐心传授下,先观察沙子,再观察水滴,又观察皮肤碎片、头发、血滴、花瓣、木头、铁片等等物质,以他的沉稳,都忍不住连连称叹不已,表示大开眼界。
本来他的使命是过来催请皇帝回城,结果又是看武器演示,又是学习使用显微镜,正事一句没提,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午饭当然也是在这里吃的,曾凡在皇庄一套院子里面设置了一个大食堂,村子里面所有人,太监、宫女、侍卫、庄户、工匠各色人等,统一都去食堂打饭用餐。
为了防止浪费食物,没有完全免费,而是印制有专门的餐券,按月按等级发放给村里的所有人,各种食物明码标价,吃多少买多少。
因为村子里没有那么大的房子,现在又是初冬季节,气温比较低,也不可能在院子里吃饭,佃户们打完饭拿回家去吃,食堂所在的院落房间里面有散落的几十个四方桌子,有点像城里的酒楼。
王守仁发现皇帝在这里也和普通人一样,自己打饭,自己找桌子坐下吃饭,并没有用太监伺候,完全没有皇帝的架子,餐厅的其他人也都习以为常,各吃各的,并没有因为他进来就跪下行礼。
如果每天都这样,也确实没必要那么麻烦,一天见好几次,每个人都行礼,那皇帝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王守仁发现自己心里竟然也很认同这种做法。
饭后,回到了曾凡起居院落的书房,开始谈起正事。
“王卿,现在有何感想!”曾凡率先问道。
“物理之道,确实博大精深,下官年轻时孟浪,格竹不得其法,现在想来惭愧不已!”王守仁坦诚自己过往的认识不足,今天所见的一切对他来说,确实太过震撼,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对世界的认知。
原来一滴水中真的有无数肉眼看不见虫存在,血液也不只是红色的液体,里面同样有众多的微小物体,花瓣即使摘了下来,内部依然在生长。
“孔子、老子和佛陀生长的时代距今有两千多年,那个时代格物手段有限,知识传承大多靠口口相授,现在我们的技术和书写手段都有了很大提升,完全可以把格物之道研究的更深入,格物而后致知,我们的认知范围越大,改变世界,提升自己的方式就越多!死抱着那些四书五经不放,其实是有点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难得有人能听懂他的话,曾凡说起来也有点搂不住。
身边的戴义尽管也读了不少书,可是年纪大了,头脑对他的一些概念理解困难,曾凡往往是鸡同鸭讲,慢慢也就懒得多说了。
“皇上在科举中增加算学、农学、医学等诸多内容,也是为此进行人才选拔了?”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能举一反三,很多话不用说王守仁就明白了。
“四书五经不过数十万字,千年来已经研究的够明白了,不需要那么多人去钻研。而万物之理博大精深,千年来的演进只靠工匠的传承,工匠们大多不识字,只在术的层面摸索进步,想要突破,必须有更多王卿这样的聪明人加入进来,在道的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论证,与实验相结合,才能有本质上的提高,反过来更快促进技术的发展!”曾凡继续深入阐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