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秦法圣
  4. 第131章 听说你很强?(3k)
设置

第131章 听说你很强?(3k)(2 / 2)


愕,两人间的较量,怎么跟他扯上关系?

荀况是儒家代表人物,仲平是法家代表人物,两个不同的思想碰撞到一起,除了发生争辩,嬴政实在想不出还能发生什么事情。

他此次前来,也是抱有吃瓜的心态,想要见识两位大贤的辩论,汲取一些知识。

况且,荀子刚刚也说,他来找仲平,就是来讨教的,他自己都承认了。

可荀子发问,他也不能不回答,沉吟片刻,嬴政也只能回道:

“先生,政年龄尚小,学识不足,无能认定他人是否可以称子,先生此问,嬴政不知。”

“哈哈哈哈。”嬴政的含糊其辞让荀子开怀大笑,捋了下胡须,这才看着仲平,笑着问道:

“听闻仲子乃法家之人?”

“正是,平之学问,虽承鬼谷纵横一派,但平之所学,却是法家思想。”

“听闻魏国公平之法,乃是仲子所授?”

“亦是。”

得到仲平的承认,荀子这才晃了晃脑袋,不紧不慢地说道:

“况虽儒家之人,但法家思想,亦是学过,况不敢言无比精通,但也是略知一二,法家认为,国之治乱兴衰,皆有法治而定,国无规,不成方圆,民无畏,不知行止。”

“纵观历史,法、术、势皆有兴衰。”

“申子(申不害)重术,强调治国之道,莫过于任臣。”

“御臣之术,尤重于考绩,故国之大计,在于得人;政之得失,系于驭臣。”

“申子于韩变法,韩国一度出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之局面,可见术,乃法之正理。”

“慎子(慎到)重势,强调势者,天下之大权,应独君王之所持。”

“将势比物,如同水火,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臣子得势,恃势而行,必致祸患;君王得势,虎啸于林,威震四方。”

“慎子于赵变法,赵国大势一度集中于赵王手中,赵王贤明,赵国兴盛一时,可见势,亦为法之正理。”

“商君重法,强调法治强国,国之大计,在于明法度、严赏刑,使民知所遵、知所畏、知所止。”

说到这,荀子突然摇头感慨:

“唉,法之三派,现如今,却只有秦国继承法之一脉,独强于天下,术、势皆已断掉传承,更无国家实践,甚是可惜。”

“不过,法家三派,虽皆能强国,然法、术、势若单独施行,其缺点亦是明显。”

“术者,用人之道,然过于权谋,易使人心离散,君臣生隙。”

“势者,权力之势,然过于依赖一人,随着时间年龄逝去,易使其心志不坚,意志不专,乃至失其本心,堕其大业。”

“至于法者……”

说到这,荀子笑吟吟地看着仲平:

“法若单独施行,仲子恐怕比况更加清楚其中缺点,况就不献丑了。”

仲平没有回应,说到这,荀子的话明显还没有说完,因为他还没回答自己的问题。

见仲平毫无反应,荀子继续说道:

“况本以为法之精髓,只有这三种,可听闻仲子思想,一时间不禁叹为观止,况从未想过,竟有人会有如此大胆、大略、惊世之思想。”

“公平之法!何谓公平?又该如何公平?”

“听闻过后,况细细着想半年之久,却始终无法得起要领。”

“公平之法,看似是法、术、势相结合,但况仔细琢磨,却发现又并不是如此。”

“况曾言: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法家三派,全都是将其调反,君为水,民为舟,君造舟,驭舟而行,打造的越好,舟自然越强,君王也自然越强,可仲子之思想,却是实实在在践行了况曾经说过的话,更是让水舟结合,水推舟,舟辅水,二者相辅相成,如此思想,确实惊为天人。”

“不过,况实不知仲子之法,究竟是该为法,或为术,亦或为势,故,况以为,仲子之思想,乃开拓法家之思想,前三者皆能称子,皆能称君,仲子,为何不能称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