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人就想让他们知道,秦国,没有因为丧王而乱。
嬴政想着步骤,见没人继续上奏,又一次看向赵姬。
“母后,可还有他事?”
“无事,王上可处理韩使之事。”赵姬提醒嬴政一句。
嬴政这才看向下面的郑国:
“韩使。”
“外臣在。”
“你可言韩国之事。”
“多谢秦王。”
郑国将礼仪做到,这才将自己的真正来意说出:
“秦王,我王愿与秦国签订友好契约,为达成契约,我王派遣我来,为秦国修建水利。”
嬴政点了点头,关于这方面,他也有点疑惑。
韩国无缘无故地派人替秦国修建水利?
别说是为了盟好,就算是为了盟好,也不必做这种事情。
毕竟,哪国为了盟好替敌国修建水利了?
千古未有!
沉思片刻,嬴政目光看向赵姬,关于此事,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他出口,要么是答应盟约,要么是不答应盟约。
可他还没到掌权年纪,不管他说什么,都不合适,所以,到这他就应该停止。
不过,赵姬也没有说话,迟疑片刻,这才问道:
“不知吕相何意?”
嬴政心中叹了口气,赵姬还是将决定权交给了吕不韦。
不过也是,除了吕不韦,也没人可以处置这件事。
而这,也是吕不韦让三人同时上朝的目的之一,他想让列国使臣看到,秦国说话算数的人究竟是谁。
吕不韦出列,对嬴政赵姬行礼完,这才问道:
“敢问韩使,不知韩王,想替秦国修建哪方水利?”
郑国没有惧意,将在韩国看好的地方直接说出。
“关中。”
“???”
“!!”
郑国说完,秦廷上所有人大都诧异无比,也将目光全都转向一人。
大司农。
周朝掌管水利的称司空,燕国与齐国沿袭周制,而秦朝掌管水利的,却叫大司农。
不仅掌管水利,农业方面也是此人掌管。
大司农是个老人,年纪是秦廷臣子最大的。
农业水利,年龄越大,知识越多。
郑国话落没一秒,他就走出列,对嬴政赵姬稍微揖礼,这才看着郑国说道:
“韩使,你当秦地无人知晓水利?”
郑国略微躬身:
“并无此意。”
“那不知韩使为何要说在关中修建水利?”
顿了一下,大司农继续说道:
“关中之地,北枕黄土,南襟群山,西起宝鸡,东抵潼关,纵横八百里地,皆为碱土。”
“此地,土地贫瘠,河流稀少,利水之工,难以施展,耕者劳而获者寡,民生困苦,非一日之寒。”
“韩使之言,虽出自善意,然不察地理,不考民情,妄图让秦费力费人,徒劳无功,简直贻笑大方。”
经过大司农的介绍,除了仲平,所有人看向郑国的眼神皆有些不对。
难道韩国还没有被打怕?
怎么派了这么一个人过来?
正当吕不韦想要定下结论的时候,郑国却又突然说道:
“大司农所言极对,可既然关中无大水,为何不引水入关?八百里地方皆为平原,群山挡沙,如屏如障,倘若活水入关,关中,岂不是变成沃野千里?如此肥沃平原,大司农当真看不到?”
大司农蹙眉,心中开始沉思。
不仅是他,知晓水利的吕不韦、冯去疾也开始思考关中的地形。
关中那么大的地方,但收上来的粮食还没有两城多,如此空缺,要说秦国不可惜,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引水,引哪里的水?
距离关中最近的一条大河,也就只有泾河。
泾河是黄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可说泾河距离关中近,那也只是相对而言。
能够流入关中的大河,距离关中大都七十里往上,只有泾河,距离关中只有五十里。
可五十里长,这得需要多少人?
而且,将泾河引到关中,又该怎么引出去?又该怎么细分支流,遍布关中?
若是让泾河之水无路可走,堆积在关中,碱地确实消失,但也会成为一片沼泽,无法居住。
思虑良久,大司农突然不可置信地看着郑国,惊疑问道:
“韩使,你想西引泾水,东注洛河?”
“正是。”
郑国轻轻一句,便让大司农彻底惊住。
如此庞大的工程,该需要多少人?
经过大司农的解释,所有人全都明白。
此事,确实能做!
但需要的人,确实异常庞大!
西引泾水,东注洛河,这中间的长度,就已经超过三百余里。
更不用说还得在关中设置大片支流,再次引流,才能遍布整个关中。
吕不韦蹙眉良久,修建水利,不仅要考虑天气,更是要考虑国情。
倘若现在天下一统,爱怎么修怎么修,一代接一代都没问题。
可现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