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本生就倾重解读至少一门经史,陈郡谢便将《易》参详得极为透彻,当然这并不代表着谢氏的子弟擅长占卜算卦,他们对《易》的研修倾重于运用要义解读史实,以天地之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剖析预测事态的发展,瀛姝知道当她家祖父年轻时,就常向谢晋请教《易》学的精遂,而瀛姝入宫后,也通过谢夫人的不少藏书,加深了对《易》学的了解,而谢夫人的藏书中,竟有几卷为谢晋亲笔批注的释义,瀛姝反复细致的读阅,多少对谢晋的心思增加了几分了解。
司空皇族的历代先君,恐怕无一受到陈郡谢的真心信服。
虽然历朝历代的君主都自榜君权神授,使神权、君权合一,而儒学也确立了忠君的理念,可就连受到不受儒士所尊崇的大儒,也曾提出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思想,更别说就谢晋所尊崇的学说,他坚信的是“天”乃自然规律,并不是由鬼神操控运数,如大济的衰亡,谢晋认为乃是“君有大过反复不听善谏”,以至于宦官、外戚弄权,导致了军阀拥兵为乱,致使天下步入大争的乱世。
而司空皇族取代夏侯政权,这是运用奸诈诡计的犴逆最终击败了枭雄的庸常后代,时势成就了司空氏的霸图,可司空皇族在夺得江山后,数代帝王也都是庸常无能之辈。
大豫根本不能称为治世,因此谢晋其实并不认为当朝天子司空通当真能够力挽狂澜,收拾这片其实已经多年战乱残颓的江山。
无疑,谢晋颇为自负,至少在此时,他没有堪破门阀政治的弊患,若要保住华夏之治不亡于蛮夷六部的铁骑,只有竭力巩固皇权一条独迳。
闲居家中的谢晋,着白裘青衣,带乌帢,坐于茶斋,见长子引访客入室,起身相迎,他已为曾祖父,又久居权位,却还维持着清朗的风度,抚须时,目光似无意间晃过紧随着王斓身后跽坐的小女子,笑意才在眉弓处略有了阻滞。
他能猜中王斓的来意,可他没想到王斓会让瀛姝同行。
“陛下令五娘来,也是因为五娘当日目睹了子姜事案的始末,甚至还在昭阳殿中侍奉了夫人数日,很多详情,她都能说清透。”王斓先不说自己的来意,只说明瀛姝此行是奉陛下旨意,而后就悠悠然品着谢晋私藏的好茶,转脸去看斋室外的木廊上,一心一意守着茶炉的僮子,那是谢晋的曾孙儿,年纪小小,但已经显出了几分清朗的风态。
“陛下情知郡公会心忧夫人的安康,特地使姝来拜望,陛下说了,纵管是近日风波迭生,荀女君入见昭阳殿也是不妨碍的。”瀛姝略垂眸,语音也因此低平。
“这样说,夫人尚还安康了?”谢晋眉弓又缓和了,可笑意终是不知消散去了何处。
他根本无意再问子姜事件的详实,是因情知瀛姝根本不可能以详实诉之。
“郡公的奏请陛下自然不会批允的,甚至担忧将此事告诉夫人,夫人又会伤心,长平公尚不曾请旨废黜郑贵人,夫人管执后宫为陛下分忧有功,无半点过错,郡公却请旨将夫人废黜……这让夫人如何自处?陛下情知郡公心头有忧怨,只是无论如何,夫人乃是皇后之下,嫔妃之上位视三公的内眷,不可抱屈。”
谢晋抚须,把瀛姝看了好一阵。
皇后之下,嫔妃之上,这就是说日后他陈郡谢出身的女儿在内廷所享的规度将高于贺妃、郑妃,这当然是皇帝施以的恩荣,可关于“心有忧怨”的几句话,那就是提醒他不可得寸进尺了。
“正因陛下对夫人的抬爱,才致老夫心怀忧虑。”谢晋挑起眉弓:“内命妇的职责不仅是为陛下分忧,还肩负便皇族子嗣昌荣的重任,夫人入宫多年无出,忝居一殿主位已应愧怍了,如何还能受此隆恩?”
“夫人幼承庭训,多年来对诸位皇子、公主皆有关照,素得陛下爱重,陛下时常感慨不仅谢氏子弟皆为芝兰玉树,为君国的栋梁之材,便是闺秀裙衩也堪为命妇典范。”
瀛姝知道谢晋真正在意的其实是皇帝陛下对陈郡谢的态度,而谢夫人虽然已嫁入皇族,毕竟出身于陈郡谢,扎在谢晋心头的那根隐刺,一直是陛下会否将陈郡谢鸟尽弓藏。
“老夫也不和中女史讲那些过场话了。”谢晋终于不再委婉:“中女史入宫为夫人所荐,也是陈郡谢与临沂王两姓达成的默契,不过老夫如今笃定了,中女史并无意从令于夫人,为内廷的妃嫔吧?”
王斓也终于放下了茶盏,蹙起了眉头。
瀛姝却立即回应:“姝若从令于夫人,则于大势不利,如今皇族已有皇子七人,便是再添皇嗣,非嫡非长,贤愚不明,若郡公之族坚持扶立,会使储争之乱更甚,岂不重蹈惠帝一朝改易储位之祸?郡公明达,虽然举荐姝入宫,但想必并无勉强之意。”
谢晋不由一声长叹。
喜欢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请大家收藏: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他的目光转向王斓,轻笑一声:“我早便洞悉当年若不是你的运筹,陛下立太子为储一事都不可能如此顺利,今日不妨你也说句实话吧,你难道就真的如此看好太子?”
“嫡长继位乃古制,承古制,能免内耗乱争,除非储君愚庸暴戾,实不能担负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