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韩亚文和郑卫民回去吃饭。
夏天郑卫民不想动手,便去外面要了菜和啤酒;回来的时候看到韩亚文已经和可乐干上了。
“钱书记送了两箱给我,送人一箱,还有一箱。”
韩亚文有些遗憾:“可惜不是冰的。”
“哎,你和钱书记联系了没有?这大夏天的刚好去推这个可乐。对了,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到建军节了,别忘了去南方。”外面的知了在还拼命鸣叫,平添几分暑气。
“明天去找钱书记;回来这趟活还不少,我还要去找化肥厂,秋天的化肥要开始准备了。”韩亚文几口把可乐喝完,抓过一瓶啤酒给起开,咕咚几口,又长长地打了个嗝儿,使劲拍了拍胸口,极是满足。
拥军每年都要去,这可不能半途而废;去找钱书记的时候两个事情可以一起谈。
郑卫民屋子里有个小风扇,风呼呼地吹着;天气挺热,郑卫民觉得风扇好像挺好,他已经忘记空调是什么感觉了。
韩亚文嘴里不闲着:“哎,赵军是不是也放假了?怎么没见着他回来?”
郑卫民也犯愁:“那小子和咱们不一样,据说暑假要下部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闲着。”
俩人啤酒碰一碰:“咱们今儿辛苦一点,帮赵军把酒给喝了。”
赵军没有暑假,二医那边一放假,他专门出来把刘娅给送去了火车站,根本来不及往郑卫民这边跑一趟,找郑卫民吃个饭,只能要违反纪律。
家里他也没回去,只能想着放寒假的时候再聚了。
其实家里人也不想让他在这个时候回去;赵家和郑家的关系比一般人要好,袁秋在外面口风甚紧,但在她面前还会露出一丝丝意图。
有些话是只能赵军来说,但赵军也不能什么话都去说吧?
郑家四丫今年高考,但她的成绩实在够呛——这个大院的人都知道;偏偏这丫头眼光还高,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总是“北大怎么怎么样”。
说得多了,王秀霞就能猜到了七七八八,郑卫红可能想去北大。
三儿自打去了陕北,回大院也只是进赵家的大门,自家的院子可是一回都没进去过;郑卫红打的这个主意怕是要落空。
这几天遇到郑卫红,这丫头看来也知道抢时间,不管是回家还是去学校,走得速度都快了不少。
晚上去买了点小黄瓜和西红柿,准备弄俩小凉菜,天太热,人都没有胃口。
在菜市场遇到了袁秋,她也下班回来了。
“哎,老王!来买菜啊?是不是军儿要回来了?儿媳妇回来么?”
王秀霞摇摇头:“军儿是军校,暑假要下部队,估摸着临开学的时候能回家个一趟就不错了;要是没有假,还得等到寒假。”
袁秋很遗憾:“军儿要是回来,三儿说不定还能把小王给带回来。”
王秀霞心道,幸亏军儿没回来,要是回来了,你们再让他给带个话,这可不好带;因此王秀霞就没把话题往高考上扯。
袁秋是话赶话地想到了赵军,但人家不回来,便也不好再提——这都要下部队了,到哪儿去找去?
看了一下王秀霞买的菜,好像很简单,她便说道:“老王,晚上你别做菜了,到我们家吃去,正好让他们老哥俩再喝几杯。”
王秀霞可不敢去:“夏天太热了,等凉快了再吃。回头我做菜,你和老郑也来尝尝我的手艺。”
袁秋笑道:“那也成。”
回去之后,袁秋的心里也堵堵的,果然天太热,没有胃口,她便和王秀霞一样,做了两个凉菜。
连郑卫红吃饭都少了,只是对付了几口便又回了学校。
教室的窗户被打开,晚风时急时缓,带走的热量还不够这群年轻人制造的多;有的同学在用本子轻轻扇风,眼睛却一直黏在笔尖,力求在考试前多做一些题目。
教室寂静无声,再过两个多月,他们的人生轨迹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韩亚文在回去的路上也路过了好几个学校,每个学校几乎都是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下课的时候才会发出点动静。
坐在车上,他也会想,要是自已当初认真学习,是不是也能考上大学?或者踏踏实实在部队里干,这会儿是不是也能提干了?
两个都没赶上,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他这会儿可能被安排到某个单位工作,过着一眼到头的日子。
父母积累的资源,可能他能用得上,但往后几辈可就难说了。
改革开放好啊,别说一眼到头了,他连政策的变化方向都摸不准,挑战性十足。
今晚休息一下,明儿去找钱书记,后天去化肥厂。
回来的哥几个这几天还挺风光,身上满满的劳动痕迹让家里人赞不绝口——长辈们不是真的想让他们去种地过日子,但想让他们知道种地的苦。
搞个体虽然隐蔽,但消息总会传到长辈们的耳朵里,这在大院可不是什么风光的事儿,但幸好韩亚文带着他们给烈属送了电视和面粉,又带着他们去陕北劳动,口碑要比其他人好很多,家中长辈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儿韩亚文去给郑卫民送了面粉,他们几个就闲着了;不远处电影院的舞会还在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