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李郭的死讯,他们自然满心欢喜,难以自已。
关中子弟的同乡会上。
“杜君,李傕、郭汜二贼伏诛,可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有人向着杜畿发声道,语气里是直冲云霄的快意。
而知晓了李郭受戮消息的杜畿,他的神色稍稍端正些,没有过分的喜色,但快意之色,在他的眉目之中,亦是显露的无疑,他应和了一句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杜君,我看我们可以出发了,李郭既然受戮,关中当无他事了。”游子中有人向杜畿提出了建议。
杜畿点了点头,他微笑道:“诸君,我等游子,当归乡矣。”
紧随着杜畿的这句话,众多关中游子中随即迸发出了一道齐声齐心的应和,人群之中不免有人落泪,他们这伙流落荆州的关中游子,流离外乡数载,却是总算到了可以归乡的时候了。
……
吴郡。
自击溃会稽太守王朗,拿下会稽郡后,江东的地界表面上尽归孙策所有,他分派麾下将帅,任以地方郡守县令之职,有意将江东把控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白白的去替袁术打工。
这过去一向发生的事情,让孙策被反复无常的袁术恶心的实在是不行了,先是袁术许诺给他的九江太守,袁术不给也就算了。
而后袁术当着一众文武的面,说是只要他拿下庐江郡,便任他为庐江太守,他满心欢喜的,苦苦奋战两年拿下庐江郡后,袁术立即就任了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
是故如今的情况,吭哧吭哧的为袁术白干了几年苦活累活,一点大些的好处都未拿到,被袁术当做猴耍,孙策自是积怨在心,心中愤愤然矣。
"这等人,也配得上四世三公、经学传家的底蕴,连我等武夫都不如也。"孙策念及往事,他的心中是愤愤不平,对袁术失望至极的他,心中有了自立的打算,尤其是如今尽得江东地界的当下。
“文表、子正,以你二人之见,我如今布置江防,断绝同袁术的关系可否?”孙策朝着他的谋士秦松、陈端问道。
这里他没有招来彭城人张昭、广陵人张纮,盖因比起作为宾客的秦松和陈端,张昭和张纮皆是纯良君子,不宜同张昭和张纮商谈背主而立的事情来,而秦松和陈端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秦松和陈端闻言皆是静默了片刻,二人在思考此事是否合乎时宜。
片刻后,秦松率先开口:“将军,愚意以为,与袁术相绝一事暂不可行,将军虽是自渡江以来,兵锋所指,悉以破之,然江东之地,深险之处尚未荡定,如泾县宗帅祖郎、乌程严白虎等,包括窜逃到豫章的刘繇,皆是拥兵一方,不曾宾服,是所谓内忧也……”
“如今内中方有忧患,自是不能轻易与袁术相绝,以免江东初定之际,引得袁术遣兵来攻,到时候内忧外患相连,局面当是不易应对。”
孙策闻言微微皱眉,对于秦松的话他有所不喜,只是他也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是以他忍耐了下来,但他只点了点头,并不做回应。
秦松一席话语道完,那边陈端也说出了他的看法:“与秦君一样,以端的浅薄之见,暂时不太适合同袁术相绝,何者,盖因大丈夫处事,忠义为先,将军即是侍奉于袁术麾下,若是未得一个由头,便与袁术相绝,恐是豪杰英士,将轻薄于将军也,于将军之大事不利。”
两位心腹谋士都表示了反对的意见,孙策虽是对袁术失望至极,片刻也不愿侍奉袁术,他也只得先止住了自立的心思,不过他还是要为自立做出些尝试:“便如卿等之言,先暂时表面服膺于袁术,不过自立一事,卿等还需为我谋划一二。”
听得孙策的话,秦松和陈端二人思绪通达,开始为孙策谋划起自立所需的条件。
又是秦松率先言道:“将军,如今江东初定,今岁不宜再起兵戈,可先安抚百姓、招揽隽才,以示恩德之状,而后待来岁动兵,讨定不曾宾服的豪宗强右,剪除内忧,此深根固本之法也。”
“自然,祖郎、严白虎等人,我早晚戮之,不使彼等有兴风作浪的机会。”孙策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可的态度。
这里秦松听得祖郎、严白虎的名字,他淡然一笑:“祖郎、严白虎等,盖匹夫尔,说起来成不了什么大的祸患,松所忧者,乃刘繇麾下太史慈也,此人胆志气勇,超乎常俗,而今太史慈虽是奔向豫章,遁於芜湖,但若是一朝得势,其祸不小也。”
孙策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刘繇麾下的太史慈,他昔日曾与其在神亭厮杀相斗,一时间不分胜负,这等的猛将,他自然是放在眼里的,不由的他感慨了一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我意不愿与其对敌,若是得招揽其人,共谋大事,真可谓人生一大快事也。”
“恐是不易。”秦松摇了摇头道:“太史慈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乃大丈夫之属,今者其人即是归于刘繇,想来轻易不会弃刘繇而去。”
“嗯。”孙策应了一声,他也知道招揽太史慈这样的忠义之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太史慈被他擒住,只怕太史慈也会慷然赴死,不会归降于他。
衔着二人的感慨,陈端出言道:“听闻天子得脱关中,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