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雍正王朝,但我是康熙
  4. 第46章 汉军旗最会占便宜
设置

第46章 汉军旗最会占便宜(1 / 2)


“来了,老三!”康熙喜笑颜开,在养心殿西暖阁里欢迎老三胤祉的到来。这样的热情让胤祉一时不知所措。

“儿臣请皇阿玛安。”老三向康熙请安行李。

“朕躬安。”康熙示意他免礼,让李德全给他搬个凳子坐下,就急不可耐的直奔主题:“这补选空缺官员之事,你有何想法?”

“儿臣觐见正为此事。”胤祉身着全套公服,从袖中拿出准备好的几个条陈,一个一个说道:“儿臣请太子示下,并与四弟、十三弟商议核算,宗人府事件后,官缺情状如下:查案至今,共有在京、地方官员四百一十三人牵涉其中,被罢官免职者三百七十二人。其中五品以上一百一十三人,五品以下官员二百五十九人,无品级者另有一百余位,未列入其中。因官员罢免导致的官缺,在京官缺二百二十五个,地方官缺一百四十七个。”

胤祉说完,把第一个条陈呈给康熙。又开始说第二个条陈。

“对于官缺增补,皇阿玛忧虑若逐级递补,五品以下捐官过多,儿臣亦深以为然。儿臣与门下商议认为,此前所说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数量不多,主要指进士出身者数量不足。若将范围扩展至举人,举人侯官者数量众多,可从容挑选。或可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举人大挑’。即使剔除捐纳出身的例贡和例监,正途出身的举人也完全可以涵盖。”

“至于五品以上官员,儿臣不敢妄议,请皇阿玛圣裁。”

胤祉递上第二个条陈,又开始说第三个:“这是儿臣拟定的‘举人大挑’具体流程:查举人候官者,现有……”

康熙打断了胤祉的发言:“老三啊,你这个‘举人大挑’的方略是避重就轻,朕不取也。”

康熙严肃道:“朕问你,此次被罢免官员,汉人多,还是满人多?旗人多,还是民人多?”

胤祉愣住了,他和门人们讨论的时候,确实提到了这个问题,可那些汉人畏满汉之别如畏猛虎,谁敢继续深入,只是想着能补齐官员,并且尽量不从捐官中补上,就算完成了康熙布置的任务。谁知道康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只要看补上的是不是捐官,还要看补上的是满官还是汉官。

胤祉仔细回忆了一下,说道:“宗人府事件牵扯到在京诸皇子的门人,自然是以旗人、满人为主。”

康熙道:“我朝是满汉复职制度,有一个满官,就有一个汉官。用举人,总数是够了,满人数量够吗?你难道想用汉人去补满人的官儿吗?”

胤祉忙道:“自然不是,满举人的数量应该也是足够的。”

“满举人?”康熙冷笑道:“哪有什么满举人,都是旗举人,而且是汉军旗的举人吧!这帮汉军旗,算盘都打到天上去了。朕讲‘首崇满洲’的时候,他们说自己是满洲旗人,朕讲‘满汉一体’的时候,他们又说自己是汉人,两头占便宜。参加最简单的旗人科举,然后占着满汉复职的名额。中央还好一些,地方督府州县中,有七成都被汉军旗占去了。这满汉分职倒成了为他们而设。”

“你防得住捐官贪钱,防得住汉军旗贪位吗?这满汉分职也是要走到头了。朕本以为你身边汉人多,能想到这一层,谁料竟是些装糊涂的。”

“最可恨的是,好多满人改汉名,好多汉军旗人偏取了个满洲名字。朕那天细查身边侍卫的旗籍,名字听起来都是满人,旗籍往上追溯,倒有好些是汉军旗出身的。朕身边尚且如此,下面更不用说。”

是啊,谁让你满清皇室带头双标,给皇子起汉名。康熙这些儿子的名字就完全仿效明朝,不但论起字辈,排出“胤”字辈,还学明朝,同辈用一样的偏旁部首,采用“礻”字旁。下面满洲贵族还不有样学样。汉军旗人就不同了,人家有文化自信,不讲究虚的。满人名字有利就起满名,汉人身份有用就当汉人。谁能想到富明阿居然是袁崇焕的后人呢。

胤祉应和道:“皇阿玛说的是,入关之后,八旗几次调整,佐领和旗主之间的从属关系早被打乱。儿臣是镶蓝旗,皇阿玛赐予我十二个佐领。可这十二个佐领,不全是来自镶蓝旗,有从正红旗调过来的,也有从正蓝旗调过来的。这样调来调去,就是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祖上到底归属哪个旗,若是有心人想要瞒天过海,确实有机可乘。”

八旗的基本单位是牛录,翻译成汉语就是佐领。每个佐领有三百至五百人不等。清前中期,上三旗都在皇帝手中,皇子成年前属于上三旗,成年后就要被分到下五旗,同时赐予数量不等的佐领,类似前明的封邑。皇子多的时候,经常出现好几个皇子都被分到同一个旗。那这个旗原有的佐领就不够分了,会把其他旗的佐领调配过来。分来分去,变成一笔糊涂账。

康熙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汉军旗混在满汉之间,满不满汉不汉的,把两边的风气都带坏了。如果太平日子里,这样稀里糊涂的混下去,也就算了。但朕要给你们机会施展拳脚,要开源做事,就容不得他们继续浑水摸鱼,这旗务必须理顺。”

“回程的时候,朕和老大、老十三、老十四在銮驾里也提到了整顿旗务的事情。”

“朕和你透个底,整顿旗务,朕是决意要对汉军旗下手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