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的作品完全不同,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的乐章进行之间并没有停顿。
因为当时在门德尔松的时代,乐章以及乐章之间实际上是会进行鼓掌的,这种鼓掌经常会让音乐之中的情绪中断,损坏音乐的完整性。
因此,为了让观众不再鼓掌,再加上作曲家他们又不好直接对着所有观众开口,提醒他们不要鼓掌,门德尔松便想到了这种方式,来阻止观众鼓掌。
既然你们会在音乐暂停的时候鼓掌,那么如果自己音乐一直不停呢?那么你还会不会鼓掌?
门德尔松经过研究,便让乐章与乐章之间完全相连。
而为了让乐章的独立性体现出来,他便选择让乐章之间的链接尽可能薄弱。
因此,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便以这种方式呈现在众人面前。
后续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乐章以及乐章之间不得鼓掌,也逐渐成为了音乐会的规则。
陈秋自然而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他的手掌紧握,将音乐完全握在掌心,让乐团内所有人的声音消散,只留下最后一点点的巴松管,也就是低音管身上。
在和秦弦视线交错确定之后,他的所有注意力便放在了巴松管之上。
他紧握着指挥棒的手臂,将指挥棒点向最远处的巴松管,缓缓地向着外面拉扯而出。
音乐厅内变得格外寂静,只剩下巴松管的声音,连接着第一以及第二乐章。
一股看不见的桥梁地基,伴随着陈秋指尖的指引,将第一乐章以及第二乐章进行链接。
地基已经出现,陈秋手中的指挥棒再次挥动,飘向远处的长笛。
长笛的声音响起。
随后便是小提琴。
再往后,整个乐团终于再次复苏。
在这温柔悲婉的音乐之下,陈秋的手臂挥动,如同大海一般,让音乐如同浪花一般,一波一波地进行向着远处推进。
陈秋与秦弦没有交流,在音乐即将到秦弦小提琴走近的位置,陈秋仅仅只是看了秦弦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而秦弦似乎接收到了陈秋的提醒一般,他已经将小提琴夹在肩膀之上,眉毛略显忧愁地伸展,看向自己面前的小提琴,嘴角缓缓上扬。
嗡
小提琴的声音在此时此刻响起,如同对着某人倾诉一般,哀婉之中带着令人难以言喻的忧伤。
秦弦此时此刻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面前的小提琴之上,他看着自己手中的小提琴,就如同看着自己的爱人一般,嘴角的笑容逐渐扬起。
如此音乐,很是漂亮。
此时此刻已经到了慢板乐章。
慢板乐章顾名思义,就是速度比较慢,偏向于抒情的乐章。
这样的乐章,相比较第一第三乐章那种偏向于看技术的乐章,他其实更偏向于演奏者他对于音乐的理解。
如果演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足够,那么第二乐章将会是全场最为耀眼的光芒。
如果演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略显粗糙,那么第二乐章将会把他的薄弱点最大程度地给丢在在场的所有人面前。
毕竟音乐的尺度已经拉扯到了最大,你就算技巧再怎么华丽,伱在这些几乎是拿着放大镜看音乐内容的地方,你技巧再强也没有办法让音乐的表现更上一层楼。
技巧对于很多人而言只是一个敲门砖,虽然有些曲子可以力打砖飞,但是越往上,就越看演奏者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
像是那些最顶级的专业比赛,大家的水平实力差距其实并不算特别大,大家的区别就是在于在演奏之中谁犯的错误更少,谁对于音乐的诠释更漂亮一些。
而秦弦,他作为海音这边入学的第一名,他不管是技巧,又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内容,自然而然没有任何问题。
特别是面对这种纯粹看音乐理解,并不需要特别多技巧的地方,秦弦对此更是如鱼得水。
这一首作品,自从上次期末考试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研究了,一直研究到现在。
和之前不停地被追赶着,逼迫着他去练新曲子,没有时间去抠音乐的细节的日子,根本不是同日而语。
再加上身边还有陈秋的存在。
因此,秦弦的表情格外的放松,他彻底沉浸在自己所构建的音乐世界之中,放弃了对于外界的一切感知。
他彻底沉沦于音乐之中。
而陈秋也同样感觉到了秦弦对于音乐的诠释,感受到了他此时此刻的状态,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不错。
他所期待的就是这一点。
他为什么那么放纵秦弦,一直对着秦弦说,要他演奏出他自己来。
原因就很简单啊。
因为秦弦他可以做到。
他在演奏出他自己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是最强的。
他彻底沉沦在音乐之中的时候,他对于音乐的表达以及诠释,是他之前畏畏缩缩时候的数倍。
当他开始享受音乐的时候,他的音乐之中就开始有了光芒。
不仅如此,他的音乐之中还存在着一种依赖。
他的演奏并不会特别的自我,类似于那种绝对的独奏演员的那种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