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万历明君
  4. 第162章 宫禁邃严,密迩天颜
设置

第162章 宫禁邃严,密迩天颜(2 / 4)


感情显然并不塑料。

忠孝如果能两全,谁也不想让亲人去得孤苦伶仃。

朱翊钧斟酌片刻,诚心劝道:「先生,与其对坟长哭三年,不如提前将父母接到京城孝养,届时扶棺归乡,守孝百日,难道不是更能全先生的天伦之情吗?」

这话说罢,张居正苦笑连连:「陛下言之有理,却显然是不懂乡野散人。」

「臣此前将父母接入京城数次,要麽念着家中鸡鸭无人喂养,要麽抱怨城中没有熟识,无聊透顶,住了不消半月,便会吵着回去。」

「臣根本无从尽孝。」

气候钱财倒是次要的,他张居正的身家,弄个冬暖夏凉的庄园并不难,主要还是父辈们呆不住。

朱翊钧挠了挠头。

张居正这描述,既视感莫名强烈。

不过话里的意思,显然还是有所松动。

若是能将其父母接来京城,守孝的事也不是不能商量——主要还是得替父母尽孝,心里那道坎才能迈过去,至于形式,反而次要。

朱翊钧思忖片刻,立刻有了主意,沉吟道:「朕听闻先生常服大药,龙精虎猛,不如,再生个孩子如何?」

「就说你如今比之前政务愈显繁忙,让他们入京看顾一二孙子……」

张居正如今的小儿子张允修才七岁,多个弟弟妹妹也很正常。

朱翊钧迎上张居正愕然的眼神,理直气壮道:「就听朕这法子,保管好使,如此先生便可在京奉养父母,也好忠孝两全。」

好不好使且不说。

张居正遇到皇帝这样百般挽留,心中也是不由感到欣慰。

想到这里,张居正的态度有所松动。

他迟疑片刻:「臣……回去试试,回去试试。」

朱翊钧认可地露出笑容:「今年朕先给先生父母稍加封赏,让他们入京领旨,顺便盘桓些时日。」

张居正无奈点了点头。

二人又对金革无避所起复之事,进行了细致商讨。

选了些官吏,以国朝戎战之时,百日卒哭之后,计划陆续起复于蓟辽丶兵部兵科丶户部户科丶礼部鸿胪寺诸夷馆丶京营等。

移风改俗,总要有个过程。

……

太阳渐渐升高,到了顶头的位置。

让早春的皇极门内外,多了一丝温暖。

戚继光跟着一众京外官吏照班次序立,站着沐浴日光,只感觉冬天过去后,征战多年留有不少暗伤的腰腿,舒服了不少。

当然,肯定是没有戴着护膝跪着等候来得舒服。

可惜今次皇帝制外开恩,不必跪拜——按照规制来说,参将见朝,在京营者不赞跪,在外者赞跪。

戚继光每次入京面圣都跪习惯了,突然不让跪还有些不太自在。

这次中枢单独召他入京,却冷落了总督刘应节,让戚继光难免颇有些忧虑。

他其实并不在乎这些额外的奖赏丶虚荣。

戚继光更看重的是,这次兵事能否顺利,能否给蓟辽边境,打得一拳开。

隆庆二年十二月,董狐狸合兵三万,犯青山口丶铁门关。

隆庆四年,再合一万兵犯榆木巅。

去年二月,率部千馀骑进犯挐子谷。

四月,受土蛮汗驱使,进犯界岭口。

六月,又以百馀骑进犯窟窿台等地。

九月,又陈兵董家口,耀武扬威。

直到天气转冷后,才有所收敛,眼下雪化了,恐怕又要作乱。

这种心腹之患,能否一举扫灭,可比他戚继光区区个人荣辱要重要多了。

若是在官场上得了些无关紧要的好处,反而影响了刘应节的态度,进而坏了大事,那才会让人痛心疾首。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在东南面对倭寇如此,在蓟辽面对鞑靼,他戚继光同样是这个态度。

时人都道他少年意气,随口而言,殊不知,这就是他的心学本体。

在蓟辽时,他有感而发,「吾人常当使劳苦功业迈于身上之功名。宁发达迟,挫抑多,即不受用于身,亦必受用于子孙。他人有功扬之,他人欲取吾之功让之。」

这既是对刘应节的服软表态,又何尝不是他的真心话?

为了一时的好处,影响大局,才是不智之举。

他与属下将领时常言传身教,「夫功名有分,天地最忌多取」,岂不就是这个道理?

实事有十分,而功名至七八分,那就可以坦然受之,同样不会有太多麻烦。

这就是戚继光的为官之道——「为将者,或立功而不蒙酬禄,或行好而人不见知。」

正因如此,当初他才求到谭纶这个老上司头上,一再请求从京营那个镀金的跳板离开,去到边关。

同样也正是如此,他每每见到中枢来人,无论什麽视阅侍郎,什麽巡按御史,什麽兵科给事中,他都是陪着小心。

要怎麽讨好就怎麽讨好,说要受跪拜他就直接跪拜。

王夫子说得好啊,良知现成,外人嗤笑贬损,亦不过过眼云烟。

恩……最近李贽的理论也说得好啊,他是为了大明朝局势进步而为之,小节而已,反倒不重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