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东三省刚开始发展,暂时规定巡抚(高官三十两月银)知府(市长20两月银)知县(县长10两月银)里长(乡长5两月银)最后是村长或族长都是三两。 五月中陆续有大明人赶到衙门报到,秀才就分到三个省会,由大明的巡抚安排。过来的农民不多,则安排在沈阳附近,划地开荒。 即使有部队保护,汉人到地方为官,也不容易做的。反抗也许没有,刁难不会少的。政权更替,无可避免。 张溪取了玉米种子和侧翻犁,附上玉米耕种指南,和侧翻犁使用说明书。 分发到各省会,让官府尽快教人们耕种,六月底就不能种了,需要等明年种水稻了。水稻比玉米高产。到时候自由选择。 当然不白给,玉米算借的。收获后还回来。侧翻犁也是借的,家里有几人,就减半借几天,严格执行。 拿到玉米的农民们惊诧不已,这种子没见过啊,比水稻大几倍。这要丰收了,等于以往几倍收入,可了不得啊。仙家种子就是好,以后都不愁饭吃了。 拿到侧翻犁又各种惊叹:“这犁也太小太轻了,能犁地吗?”“轮子也好奇怪,竟然是软的。结实吗?” “犁头不是圆的是扁的,好用吗?”“犁头的铁怎么不是黑色,是银色?”“仙家宝物,赶快回家试试再说。” 到家开始犁地了,家里皮包骨头瘦的小儿子指着侧翻犁:“爹,车,坐车车” 农民汉子:“儿啊,这是犁啊,翻地使的,不是车。”“就是车,就是车,我要坐车哇哇哇” 孩子看到有轮子,又有框子,不是车是什么。总之各种哭闹就对了。孩子妈不忍:“你就让孩子坐会怎么了,又不会坏掉。” 于是领到侧翻犁的人家,都把重物框布置好,放孩子坐上面犁地,也有按照说明放石头的(为了犁深些需要加重)。 不用说,侧翻犁相当好用,对付东北的黑土地,正合适。大家都热火朝天的干,孩子们都坐在犁上玩。如火如荼,红红火火,这干的都不是活,是希望啊。 大明官员们工作量不小的。先是安排耕种。然后盖房子。来时住的都是窝棚,那可顶不住东北的严寒。冬天很快就会来到。盖好房子还要盘炕。北方冬天没炕是会冻死人的。 除了大明过来的农民在耕种,还有关宁军家属们和被解救出来的奴隶,或者没有钱的满族平民。也都去县衙借玉米借侧翻犁开荒。 整个东北热热闹闹地建设着,新政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大平民很快就接受了统治,身份地位提高了不说,开荒种地还不用上交,以后日子肯定更好了。 还有些生意人也很开心。人多了,消费就跟上来了啊。就连奴隶都一人十两在手,妥妥的有钱人。不行,要忽悠大家花钱。 只有贵族们愤怒,仇恨,不能接受被统治,但是已经没有奴隶了,钱也没有了,没钱没人,不能接受也不得不忍受。再说,他们人极少,几乎可以忽略。 时间来到1644年七月。学汉文的姑娘们学了两个半月汉文了。开始学习的是拼音,后面学词组,成语,造句,写作,仙家算法阿拉伯数字,乘法表,简单加减乘除。 张溪说准备明天考试,择优录取。 第二天来考试的人,竟然比来学习的人多。张溪发了小学生语文,数学毕业试卷,考她们。 试卷收上来,让省政府官员批改。结果出来了,第一名竟然是孝庄。她虽然没有来上课,但是下人上课了。 既然第一名那就安排工作呗。全部都是沈阳人,都安排在沈阳。不得不去外面工作的就加工钱。 第一名孝庄任省妇联主席。第二名是关宁军家属任省妇联副主席。妇联与知县同级。负责妇女儿童工作。 第三名到第六名,分到妇联四个方向片区为主任。七到十为副主任。职位与县丞平。 十一名以后就如下安排。三千名汉文教师(有些须到外地县市,月银加二两)三百名到妇联,剩下全部是防疫人员。以上全部无级别。大概五两工钱一月。 如果有人不愿意出来工作的,必须报告。府衙可修改安排。 名次和工作安排出来之后。全城为之轰动。就学习两三个月,就能当官了?官大官小是一回事,得到了社会认可才是重点。 还有孝庄,皇太后当不了了,当主席,也太厉害了吧。再说了,妇联是什么鬼,干什么的。 张溪觉得孝庄是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干得好,还可以给她升升。 考虑到有人不愿意外地工作,就把妇联和教师混一起重新安排。一共两千五百三十人愿意外地当教师。四个女人一组,由官兵护送至外地衙门住下。 等安排好教学地点,招到学生,就开始上课。要求学生小于十五岁,大于七岁。不分男女。每天下午上课,(上午多数都要干活)来的人发一个白面馒头。 不愿意去外地的七百七十多人,都是不能离开家的。按排名,前四百七十本地教书。三百去妇联。 当防疫人员的一千多人,也是要外出工作的。统计出来八百五十愿意外出工作。七百八十不愿意外出工作。 老规矩。八百五十人的防疫小组,分成五人一组,成绩最好的170人当组长(工钱五两五)发放画画法器。然后还是先视频教学。最后上法器自己练。画画法器是不能带回家的,由政府部门统一保管。 组员五两月银一个人。等组长学会法器,一起学扎猪肉。防疫人员带照片回家后,造成的轰动,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