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难买的是盐,苏记做生意要用盐,这是明眼看得到的,但是无缘无故多买,这是没有的。
除了文山铺子,苏若锦还没什么事情请赵澜帮过忙,这次,为了盐,苏若锦让书同叔找四平帮忙多弄点回来存着。
“买盐。”
“买多少?”
书同不好意思直说,反问,“四管事能给我们买到多少?”
四平心道,凭小郡王,倒是可以给你们弄个一麻袋,但他不敢说,毕竟盐和铁都是朝庭管制的东西,没有正当的用途是不好私囤的。
书同见四平不肯露底,只好开口,“我们……想腌很多咸菜,能给我们一百斤吗?”
可不就是一麻袋嘛?
“我要向小郡王回禀一下。”
“可以可以,我不急。”书同上街去买厚布、木棉、毛毯等御寒物资。
小娘子竟然一下子要这么多盐,赵澜疑惑,亲自来了苏家一趟,看到小娘子住的地方乒乒乓乓,“这是做什么?”
“我怕冷,让人给我做个可以烧火的床。”
那床岂不是烧着了?
苏若锦见赵澜一脸不可思议的模样,连忙把他带到房间,里面的工匠正像盘灶一个盘床的膛心。
“不是木头床,而是石砖砌的床,这样不管怎么烧都不会着火的。”
“这样的床,睡上去不咯?”
“不会。”
东北的炕,在大胤朝汴京城是没有的,大胤人用火盆子、火笼子取暖,大胤的东北有没有炕,苏若锦不知道,但在宋朝时,东北地区也是用的火坑取暖,而这个取暖方式至今被人沿用。
这种炕它在白天的时候是人们做饭用的东西,等到了晚上他们就将这个灶口封住用来取暖,一炕两用,既可取暖,又可饱肚,一举两得,实用的很。
不管咯不咯,小娘子弄出来的东西,赵澜一般都是全盘接受,既然比碳火盆子好,那他在私人别院也弄个,问小娘子要了图纸。
然后问她为何要用这么多盐?
苏若锦被他问住了,难道告诉他,其实她是怕冬天雪多,到时撒点盐好化雪?先不说有没有这么多雪,再说大胤朝的盐因生产力低下,产量很低,朝庭放盐出来卖,管控的很严。
“这……这个我想腌很多咸菜。”
一听就是借口,那怕是她拿过来倒卖,赵澜也不会介意,笑道,“我给你带过来了。”
三泰让两个侍卫抬进来。
“会不会让你……”
“不会。”赵澜直接说道,“你有铺子,为铺子囤点盐,不算过。”
“多谢小郡王。”苏若锦连忙道谢,道过之后,她不忘提醒,“钦天监说今年冬天比往年冷,小郡王要是有属下什么的,就提醒他们多囤点吃喝用的,省得到时抓瞎。”
钦天监每年都说,赵澜不以为意,但苏若锦没机会接触到钦天监,她听到了,就把它放在了心里,并为此准备了很多。
赵澜可能到底没当过家,也或许正如他想的那样:钦天监每年都说,但他忽略了一件事,能让四皇子亲自督促修缮楼店务公租房,必然是钦天监私下里跟皇帝说了什么,皇帝才让儿子出马,但古代忌讳天灾,总把天灾跟火祸紧密关联,不会提前让人预防的,好像说了就是‘乌鸦嘴’。
这其实真的不利于百姓,但古人就是这么迷信,燕王殿下说的今年冬天很冷,也是为好开展差事的话术,没想到让苏若锦听到了耳朵里,并为此准备了一场,不仅如此,前来察看工匠干活的薛大人看到苏二娘子主仆大量备冬粮冬衣,他问了一嘴,原来竟是这样,也赶紧去备。
杨四娘经常到苏家来玩,也把今年冬天特别冷不方便出行的话告诉了杨夫人。
“是苏二娘子讲的?”
杨四娘点头,“她家买了好多木柴、碳,还有米面……反正吃的用的都买了,我看呀,都够吃到正月过。”
杨夫人向来不把二娘子当一般小娘子看,看她囤,她也囤,反正她手里有钱,就算吃不掉,大冬天的也不坏,大不了明年春天再说。
杨四娘问:“娘,阿锦还给自己做了个可以烤火的床,你要不要做?”
“烤火的床?”
“嗯。”
这个……杨夫人一下子还真没接受,她要想想。
成熙十六年冬,确实如钦天监预测的那样,特别寒冷,刚进冬月,第一场大雪扑天盖地下了整整两天一夜,屋顶、院子、道路积雪都到小腿肚了,给人们出行造成了很大阻碍。
除了重要的官署衙门,街上很多铺子停市歇业,私塾、书院、国子监等更是早放了。
苏家沾了赵澜的光,因为遇到燕王殿下修缮楼店务公租房提前得知冬天冷,所以不管是家中还是铺子里的米粮早早就囤了很多,大雪阻路封铺时,苏家人在家里窝冬,苏言礼带着孩子们画九九消寒图。
苏家左邻右舍受苏若锦囤货影响也备足了冬粮,在大雪困住京城市肆时生活没受到影响,安心的在家里等待大雪融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汴京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