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先生谬赞了。”
包国维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转向尚小云问道:“不知,先生的问题是什么呢?可以说出来听听。”
尚小云是有些讶异,别看他表面上说得很漂亮,可心里还是有些不解的。
这个包秉文,没有听说对于戏剧有什么独到理解啊?
王文显这样一个剧作大师,为什么会专门提到,让包国维来解答呢?
难道包国维比他还要厉害。
将心中的疑惑按下不表,尚小云还是很有涵养的,并没有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他踟蹰了一下,反而很尊敬的说道。
“秉文你知道的,自西方文化传播进国内以来,崇西废华的言论一直都没有断绝过,再加上电影等多种形式的载体出现,如今的传统戏剧看似红火,实际上岌岌可危而已。”
“先生名满天下,连洋人都不免推崇,竟然也会有这种烦恼?”包国维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会有这种烦恼。
身处于这个身份的尚小云,没有因此而感觉到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反而开始反思以京剧为主的传统戏剧的未来。
来自于后世的包国维也不免有些惊叹,他是知道后续的历史进程的。
随着电影、电视等文化载体的兴起,如京剧这样的传统戏剧渐渐式微,沦为了少数学院派“圈养”保护的文化形式,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大众群体的审美。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
民国已经是传统戏剧最后辉煌的时刻,就如同旧时代的残党被扫进垃圾堆一般。
一百年后的传统戏剧,更加像是从旧抽屉里面抽出的老照片,被框在了密封的相框之中,尽全力保护,却再也散发不出他原有的光辉。
尚小云苦笑一下说道:“居安思危,在我看来这乃是大势所趋,常人或许觉得传统戏剧风头无量,可我身处其中又怎么会不知道,电影等形式的表达,比起传统戏剧的形式,要直观太多,受众也会更加广泛,落后只是时间问题。”
曹禺也并非是一味沉默,他加入讨论说道。
“正所谓不破不立,当传统戏剧风头正盛时刻,就着手转型,将来也不至于造成尾大不掉的情况,就像是前清,若是于乾隆时期便拥抱西洋技术思潮,想必咱们如今也不会自此!”
包国维点了点头,对于曹禺的话表示同意,也只有他这样含蓄而又不乏锋刃的思想,才能够写出《雷雨》,这样的著作吧。
但他知道其中难处,于是补充说道。
“这个问题自古皆然,明万历年间,张居正也看出了国家的弊病,为了将明朝拯救回来,他做起了帝国的糊表匠......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一条鞭’、‘考成法,的确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想要拯救整个国家的弊病,实在是太难了。”
包国维叹了一口气。
“与我看来,传统戏剧的改革也是如此。”
这番话说下来,其余三人都震惊了,他们大眼瞪小眼,都从对方眼睛里面看出了惊讶。
咱们在讨论戏剧,这个包国维竟然给大家上起了历史课,不过他这个比喻还真有意思,“糊表匠”从来都没有听过的形容,但是十分的贴切。
曹禺眼睛里面都冒出了金光,他不由得感慨说道:“包秉文先生,对于历史的理解也是鞭辟入里啊!”
包国维则是有些尴尬地摸摸下巴,别人对他一阵吹捧,他现在已经有些免疫了,甚至于再过夸张的夸奖,他都能坦然处之。
可曹禺完全不一样了。
这感觉就像是,在关公面前舞大刀,然后关公还对你竖起了大拇指,嘴里说了一句。
“阁下的刀法太得劲了!”
“对对对!正是如此!”尚小云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说道。“秉文这个形容很是贴切,我也很喜欢,不知今后我可否在其他人面前引用啊?”
“无妨,先生随便用便是。”包国维倒是无所谓,这个都是他后世看的许多历史科普视频里面抄来的,若是能够在理论上给予帮助,自然是最好。
“于是我造访了王显文先生,他告诉我唯有将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以现代之形制,呈现传统的精髓,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尚小云说到这里,脸上不由得露出崇敬的神色。
王显文是具有一定水平的,一下子便直指弊病。
“王显文先生已经给出答案了吧?”包国维又有些疑惑了,这里的答案,实际上就是包国维所想的答案。
如果再让他说,恐怕也只能是换一种形式,加一些细节罢了。
想了想,包国维明白了其中的症结,他补充说道:“恐怕是知易行难吧?”
“对!便是如此!”尚小云一拍大腿,他越来越觉得包国维有水平了,每一句话都说得极其准确。
曹禺似乎是有所感触,他点点头说道:“这我也深有感触,平素读书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可要做起来,却完全不同了。”
自从上了清华之后,曹禺便潜心研究戏剧,从古希腊、莎士比亚再到契科夫、奥尼尔等等,几乎是无所不包,可要是自己着手去排话剧,写剧本,还是觉得有所吃力。
“这便是王显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