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瑛如今可是风光得很,他不但成了右都御史,而且还接到了百姓们送他的万民伞。
只要有了这个玩意儿,他就是史书上不灭的好臣子。
他捋着胡须,对身旁的幕僚道:“从前我觉得出人头地要揣摩陛下的心意,方才加官进爵。”
“如今看来还是当百姓父母官儿,为百姓做主更是荣耀啊,如今咱们家的人走出去便是所有百姓敬佩的目光,这事儿干得直啊。”
给皇帝当鹰犬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可给百姓办事可能也会死,可史书上看着漂亮啊。
当然,他心里也明白,这事如果皇帝真不答应也是白搭,所以揣摩帝王心思和为百姓请命都非常重要。
“大人说的是。”方文安拱拱手,很是佩服地道:“如今大人荣升右都御史,可见陛下对大人的器重。”
“而且还让大人严肃地方风气,我觉得大人可以提几个典型来杀,不管他犯的错严重不严重,总之官儿要越大才越有震慑力。”
“只要震慑力有了,
杀十几二十个小官儿,都没有杀一个大官来的好。
“这行吗?”陈瑛有些犹豫,他道:“地方上的官员干得如何,百姓心中应是有杆秤的才对。”
他要是胡搞八搞的话,难道不怕遭到反噬吗?
到时候说他残害忠良,那他辛苦得来的好名声不都白费了?
“欸,非也,非也。”方文安摆摆手,笑着解释道:“您说一个村民,他得多久才能见到一次县老爷?”
“有的一辈子也见不到,街坊百姓认识知府大人,布政使大人吗?百姓们根本不了解这些个官老爷,更不懂朝政大事。”
“他们甚至有些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县衙的大门。”
“他们只知道大官们天天吃香喝辣,看着这些大官一朝变成阶下囚,他们就会觉得痛快,根本不会去深究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
“只要让他们认为这是个贪官儿,而惩治这些大贪官的大人您,在百姓心中只会更上一层楼。”
只要百姓都觉得你是个好官儿,皇帝还会觉得你不是好官儿吗?
“是,你说得对。”陈瑛急忙点点头,他想起今日朝堂上的事便有些失落:“陛下最看重的还是顾光曦,这么大的事竟也要包庇着他。”
他们都看出是顾大人干的,可是陛下却死活不肯认。
说到底,自己想代替顾大人,只怕还得有些日子。
方文安宽慰道:“顾大人入朝早,他是洪武四年的进士,早早被当今陛下看重,陛下用惯了也是正常的,大人您还年轻,还有的是机会。”
别人拼了二十多年走到现在,你一来就想代替人家。
可能吗?
淳安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茶叶、水稻,全是江浙的重点县了。
从宋时开始,淳安的茶税便收很重,明朝每年在淳安收取的茶引税,便有十七万贯钱左右,是钞银共收。
此外还要向茶商收取“茶引油工墨钞八十四锭二贯”和“契本工课钞四贯”,从税收看此地税赋如此重。
按道理来说此地百姓日子,应当是过得极好才对,而顾晨了解到的事实却是此地贫富差距大得吓人。
作为此次改制的典型县,顾晨不放心让陈瑛去处置,特派了丁廷和杨荣去查看实际情况。
顾晨将任命亲自递给杨荣:“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还年轻,多下去看看总没错。”
“待历练到合适的时候,该你的就一定是你的。”
关于三杨后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人觉得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好臣子,有人觉得他们不是好东西。
他觉得官员不能简单用好坏来评价,能走到权力中央的就没有一个好人,只能分有用或许没有用。
而当时对皇帝们来说也好,对部分百姓还有各阶级来说也好,三杨很明显是有用的。
历史上的杨荣是个谄媚之人,如今的他也有一点谄媚。
可他到底还很年轻,且没有见过靖难之役的血腥。
所以还是有几分骨气在,也想干点儿好事出来。
他同丁廷到了淳安之后,并没有表露身份去衙门。
而是化作茶商四处逛了起来,想看看知县有没有按朝廷律令办事。
街道上朝廷下来的公文四处不见,很明显就是知县把他们朝廷的律令,当做是屁来放了。
杨荣他们便往村里走,想着先看看当地民风最好。
此时正值八月,茶农们正在采摘最后一批夏茶,明明淳安茶闻名得很,卖得也是很好。
可茶农们却个个衣衫褴褛,身上的衣裳全是补丁叠补丁,人也面黄肌瘦的,几位采茶的姑娘正在低声埋怨。
“从早上采到晚上,我这双手都快没有知觉了,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偏偏再怎么累也没盼头,前些日子挑货郎路过我们家。”
“我看上一根头绳,那根红头绳才只要三文钱罢了,可我娘就是舍不得买,还骂我好吃懒做不知廉耻,要头绳就是想勾引男人了。”
她不过就想要个红头绳,就三文钱怎么就如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