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冷冷的想着,学校里最不缺的就是人,她最不缺的就是脑子,首都最不缺的就是商场和供销社,那么大的市场等着她去开拓呢。
她也憋着一股劲,等那些叛变的人后悔。
却没想到他们完全被强占了市场。
周嘉妮应该知道她开始卖头花了,想打压她。
那些漂亮的头花一上市,把她找人做的发圈衬的黯淡无光。
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些叛徒竟然举报了她。
这比被周嘉妮打压还可怕。
但还不是最糟糕的,她没想到入学没满一年,竟然被仇爱玲发现自己顶替她的事,这才真是把她打下深渊。
刘爱玲后悔的不行。
她也不知道她为什么非得执拗去首都念书。
或许要是不去首都,不非得想去周嘉妮所在的地方,不非得好奇周嘉妮还有多少自己不了解的能力,老老实实去外地读书,或许就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刘爱玲是真的后悔了,本该算无遗策的事,终归被揭穿,她跟妹妹都受到了惩罚。
不过她还会再起来的。
刘爱玲烧开了水给鸡拔毛,把鸡处理好放到锅里炖着,开始准备明天用的面粉。
刘爱玲判断政策稳不稳定的标准是街上私人小商店越来越多了,私人摊主也越来越多,沿街兜售卖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戴红袖章的出现在街上的频率却越来越少,偶尔看到有人推着车子卖东西,也只是远远吆喝吓唬一声,不再像最初那样跑着过去抓人。
刘爱玲收了摊子,把车子推回租的房子里,转身去
街上买东西(),结果竟然在东河公社的供销社听两个买东西的人提起周嘉妮。
她现在对这个名字有点过敏了⒀()⒀[(),尽管周嘉妮没当面收拾她,但她自己出现了应激反应,一听到周嘉妮就头皮一嘬,身上微微发寒。
她听人说东河公社编织业出了新款,是已经去首都念大学的周嘉妮设计的。
刘爱玲麻木着脸买了油盐酱醋离开。
后来再次听到周嘉妮的消息是听人说她毕业了,没要国家分的工作,人家要继续往上读。
“听说再读就是博士了,博士是啥?”
“博士比大学生厉害……”
刘爱玲心里冷嗤,博士下头还有个硕士呢,周嘉妮再往上读是硕士。
然后她心里一惊,她为什么看不起硕士?她连大学生都不是。
僵硬着头皮转身离开。
没错,刘爱玲没回齐阳,她当年劳改结束后就留在了东河公社。
爹娘恨她入骨,她回去除了挨骂还要负责给一家人洗衣做饭,她更怕爹娘为了彩礼钱把她嫁出去。
而她已经没有拒绝的理由了,因为家里人觉得是她乱出主意害了家里,害了爱芳,害了她爹差点升上去的职位。
刘解放都不想护着她了,想打死她。
她当时也不敢回去。
想回家,那得等她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能做的了家里人的主,而不是家里人做她的主。
至于介绍信?辛家想甩开她,但她手里捏着辛家的把柄,她跟辛友刚已经有了夫妻之实,她可以不嫁给辛友刚,不拦着他们再找个黄花大闺女当儿媳妇,但自己留在这边发展,介绍信得辛家想办法帮忙。
不答应,就以流氓罪去举报。
辛家人咬着牙点了头。
虽然心里可能想撕了她,但只要答应就行。
辛家虽然被革职了,但毕竟是当地人,也有些人际关系,定期给她更换新的介绍信完全不是问题。
要不说刘爱玲不是没脑子,但她就是不把脑子用在正路上。
一晃,辛友刚也毕业了,这年头大学生含金量有多高?拿着大学毕业证也算衣锦还乡了。
他被安排进了滨县机械厂,一进厂就是管理岗位,端上了铁饭碗,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辛友刚以前因为错听了刘爱玲的话,让家里遭了变故,亲戚也埋怨他找了个祸害,连累了自家,每年亲戚们聚到一起都要闹一场。
而且刘爱玲还拿两人关系的事威胁家里帮她弄介绍信,家里人恨刘爱玲入骨,所以他在家压根不敢提。
他觉得‘刘爱玲’这三个字就是家里的禁忌词汇。
但等他毕业回来,又拿到了不错的工作,还真正成了城里人,家里久违的热闹了一番,他爹主动提起刘爱玲。
他这才知道刘爱玲在镇上的情况,也知道她每次来家里换介绍信,不是拎着一刀肉就是拎着半只鸡,有时候是一两豆油。
他爹娘从前
() 可是恨不能把刘爱玲生嚼了的人,现在竟然感叹着说了句:“那姑娘确实如你所说,有头脑有本事,就是…哎,当年到底年轻,把事情想的太简单,导致走歪了一步,不然这时候你俩双双毕业,双双被国家安排工作,再结了婚,家里得多风光……()”
有那么个有头脑的媳妇儿协助儿子,督促着儿子,儿子将来肯定前途无量。
家里人释怀,辛友刚自己心里也松了口气,不然每次回来都觉得特别压抑,他顺势问起刘爱玲做什么小生意,问到地址,先找到刘爱玲的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