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邮局,周嘉妮进去往回打了个电话,小邱同志接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才余慧芳说得那句话,周嘉妮觉得电话里小邱同志的声音格外寂寥,她也不自觉放柔语气报了个平安。
倒是没多聊,爸妈还在门外冻着呢,简单说了两句就出来了。
年底回来探亲的知青多,这不他们一家三口刚到宿舍区,就碰上了同样去接女儿的吴红一家。
吴红的男人叫李春生,两人的女儿李燕在浙省插队,中间倒两次火车再做长途汽车,两人是去长途汽车站接的孩子。
李燕看见周万里和余慧芳,忙笑着打招呼:“周叔,周婶。”喊完看向从车上跳下来的周嘉妮。
周嘉妮也喊人:“李叔,吴红婶。”目光看向李燕,从久远的记忆里翻出她的名字,喊了声,“燕姐!”
真的久远的记忆了,说起来得隔了一世没见过了,上辈子她下乡的前一年李燕回来探亲见过一次,后来李燕回去,她也下了乡,有数的几次回城,家都不在这边了,更别说碰上李燕,真是间隔太久了,太久到要不是她跟李春生、吴红走在一起,都不一定认出来这人是谁。
“嘉妮,今冬天我收到我妈两封信,都是夸你的,听说在乡下做得不错呀!”李燕笑道。
“没有没有,都是婶子夸我。”周嘉妮谦虚笑道。
“你变化真挺大的。”李燕挺感慨。
收到家里的信,她还有点惊讶,实在想象不出来隔壁那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能吃得了那份苦。
眼下一打照面,看着周嘉妮明亮的眉眼,稍微晒黑一点的皮肤还有言谈举止间露出的爽利,她才相信妈妈信上说得都是真的。
不过还是有些吃惊,真的无法跟记忆里那个只会撒娇、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姑娘联系到一起。
李燕比周嘉妮大三岁,小时候不怎么在一块玩,就只有邻居关系的那种熟悉。
不过现在的李燕给周嘉妮的感觉跟田雨梅差不多,又黑又瘦,走路很有劲,迈几步就能把她爸妈甩在身后,身上的衣服穿得也朴素,没了周嘉妮记忆里的洋气,变化真的挺大,吴红也习惯了女儿的这种变化。
今年是李燕下乡的第三年,还没争取到回城的资格。
两家人边走边聊,到了楼下,正碰上吕翠兰,看了看周嘉妮,很隐晦的翻了个白眼就错身过去了。
周嘉妮回来过年了,她家爱玲却不能回来,估计邻居们又得拿她家的事说嘴。
李燕看到吕翠兰的反应有点意外,她记得身边这小姑娘跟吕翠兰的三闺女关系不错,小时候都形影不离,这怎么见面不说话就算了,还翻白眼呢?
心里纳闷,她就转头问了吴红一句:“妈,刘叔家的三丫头我记得跟妮妮差不多大,她下乡了还是留城里了?”
吴红就戳了她一下,使了个眼神,李燕就知道这里头还有点她不知道的因由,忙闭嘴。
周家倒是没说什么,上楼到门口道别,回了各自的家。
李燕进门后她妈吴红才小声说了两家的矛盾,桩桩件件的包括后续一些列的连锁反应,跟闺女八卦了一通。
李燕轻微撇了下嘴:“我记得我下乡前…忘了哪一年了,我跟你们说刘家那几个孩子心眼子都不少,尤其那个刘爱玲,看着一脸老实相,数她蔫坏。周家妮妮别看长得机灵,可却数她最单纯,你们还说我眼神不好。”
又道:“现在验证了吧?我不让你跟吕翠兰玩你还嫌我叨叨。”
说着拿起桌子上的篮子看,一看就不是寻常款式,道:“这就是嘉妮下乡的大队里做出来的吧?”
吴红早忘了几年前的这一茬,听闺女问篮子,忙道:“是,好看吧?我是没舍得买一套,就买了个花边的打算过年放点东西,我跟你说,有个元宝形状篮子也好看,还有好几款…都在百货大楼摆着呢。”
“好看,确实好看,明天我去百货大楼看看其他样式。”
李燕放下篮子去拆自己的行李,吴红上前帮忙,道:“你歇着,我来拾掇。”
李燕从包里拿了三个竹杯出来,道:“我给妮妮送过去。”
吴红下意识有些心疼:“人家有喝水的缸子,还差你这竹杯啊?”
还一送就送仨,这是连周家的双胞胎儿子也算上了。
竹制的东西在这边挺稀罕,以前女儿往回带过,她都送家里亲戚了,拿出去可有面子了,今年还有亲戚早早就跟她打听,问她家燕子过年回不回来,要是带了竹杯,给留一个。
而且,她记得自家闺女跟周家闺女也不怎么在一块玩啊,这咋要给周家送东西呢?
李燕无语道:“妈,我有事要请教人家。”说着又拿上一包葛粉。
吴红更心疼了,不解道:“你有啥事啊?”
要送这么多东西。
等再看到闺女还拿了几块南方那边的点心,简直心疼的直抽抽,但又不敢拦着。
“你甭管了,这竹杯没花钱,葛粉也是当地老乡送我的,就这两块点心也值不上多少钱,你心疼个什么劲……”李燕说完就拿着东西出去,去敲隔壁的门了。
周嘉妮回来也在整理前几天让运输队帮着捎回来的行李,单独将那个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