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杨喜菊家里来了一名客人,是她娘家村里一名沾亲带故的老乡。
老乡这次来京城,是为了卖鸡蛋。
因为舍不得掏住旅馆的钱,就想来杨喜菊家借宿一晚。
杨喜菊虽然不高兴这些八杆子打不到的远亲来家蹭吃蹭喝蹭住,可也没办法。
谁叫这个远亲和娘家父母兄弟住在一个村里,她不招待,娘家人怎么在村里混?
晚饭,杨喜菊一个荤菜也没做,只炒了几个青菜配馒头。
杨喜菊歉意地苦笑:“自从立新去了,家里没了收入来源,还欠着被撞的那个银行行长医药费一分没给,也只能请你吃粗茶淡饭,你可千万担待些。”
客人笑着道:“这就很好了。”
然后神秘兮兮地告诉杨喜菊,她娘家发达了,有钱盖小洋房了,还一盖就打算三层的。
杨喜菊男人死了,她一个人拖着三个半大的孩子不容易,客人建议,不如让娘家帮一把。
客人的话说得很实在:“现在你让你娘家帮你,等过几年你几个孩子大了,就能帮你娘家了,你别怕欠你娘家的。”
杨喜菊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可客人丝毫没有察觉,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她娘家三层小洋楼的地基有多大,一层楼的面积就有两百平米。
第二天一大早,客人就离开了,中午,杨喜菊就乘火车回了娘家。
下了火车,走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了娘家。
那时已是下午六点多,早就暮色四合了。
寒风呼呼地刮着,村里几乎看不见人影。
只有几条狗听到陌生人的脚步声,汪汪叫了几声,引得主人打开门往外看了看。
看见杨喜菊回娘家的匆匆背影,那些乡亲心里满是问号,杨喜菊怎么这么晚回娘家?
杨喜菊的父母和唯一的儿子儿媳以及三个孙子、一个孙女正在吃晚饭,杨喜菊突然回娘家,把众人吓了一大跳。
杨妈反应最快,一面热情地招呼杨喜菊进屋,一面问她吃了晚饭没,要是没吃,就将就吃一顿。
其他人则让座的让座,盛饭的盛饭,也很热情。
杨喜菊黑着脸道:“都别忙了,我是来拿我的钱的。”
杨妈和杨爸交换了一个眼色。
杨妈道:“你不是因为把钱放在家里不安全,才放我们这里的吗,咋还要回去?”
杨喜菊讥讽道:“我如果再把钱放在你们这里,一定会被你们花得一分都不剩。”
她白了众人一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拿我的钱盖小洋楼!”
杨妈等人没想到,他们私用闺女的钱盖小洋楼,这么快就被杨喜菊知道了。
他们还以为至少等房子盖好之后,杨喜菊才会知道。
毕竟娘家离京城还很远,消息没那么快传到杨喜菊的耳朵里。
等那时房子已经盖好了,钱已经花了,杨喜菊拿他们没办法了。
却没想到三层楼的小洋房,也就只盖了个半层,杨喜菊就跑来要钱。
杨妈狡辩道:“那是借,不是拿。
你哥几个男娃都不小了,不盖新房,咋说亲?
盖房子的钱,我们会还给你的,你别说得那么难听!”
“你们会还给我?我就怕我等不到那一天。
你们想用我的钱盖房子,总得先跟我打个招呼吧,你们打了吗?”
杨妈十分不耐烦:“一家人有啥好打招呼的?”
杨大嫂也道:“小妹,做人不能这么心黑。
你以前在城里享福时,没怎么补贴娘家,我们挑你的刺没有?
只要你每次回娘家,我们一家大小不是把你供着?
你没钱也就算了,你手头那么大一笔钱,我们拿一小部分盖栋房子咋了?你还闹上了!
你看看我们村里嫁出去的闺女,娘家要盖房子,谁不出钱出力?”
不论杨喜菊回娘家也好,还是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娘家确实热情款待,可那是她带的礼物丰厚。
嫂子说她不怎么贴娘家,简直冤枉死她了。
想到用出去的钱肯定要不回来了,杨喜菊只得退而求其次:“你们花出去的钱我就不要了,把剩下的钱还给我就成。”
杨妈他们全都面面相觑。
杨喜菊一共在他们这里放了十万块钱,他们现在才只拿了不到一千块打了个地基,盖了半层楼。
现在就把剩下的钱全都退还给杨喜菊,他们不是亏大了。
杨大嫂十分不满道:“你要那么多钱干嘛?
你三个侄子以后要娶媳妇,得花不少钱,那笔钱得留着给你三个侄子娶媳妇用。”
杨喜菊都快被气炸了:“我是拿回我自己的钱,又不是向你们要,你们凭啥不给?
就你有儿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