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说,众人呼吸更加沉重起来,一个个不敢出声。
“好吧,既然你们回答不出来,那我自己去问他们吧,白莲教似乎跟我挺合得来的。”
奎青山手里长剑再次挥舞起来。
……
原以为要在这望不到头的长阶上过夜,睡上一觉。
然而在经历了五个小时的攀登后,他们眼前终于不再是那一节节的台阶了。
任七将手里光源向前照去,银光照耀下,在长阶的尽头,似乎是一个颇为宽大的平台。
按照刘半仙的推论,在他们通过那地龙留下的通道进入这地底下的时候,便已经是绕开了那厚厚的封土层,进入了地宫之中。
那青石砖铺就的甬道,还有这长长的神道便是证明。
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下定了决心,走这五小时的路程,不知道攀登了几级台阶,终于到达了这里。
任七领路,尹秀半拉板拽着刘半仙,终于将累得够呛的刘半仙带到平台上。
刚一登上平台,原先还十分疲倦的刘半仙却差点原地蹦起三尺多高来。
底下的甬道是青石砖铺就的,长长的台阶则是用青石块搭建而成的,而这平台,却是用每块都足足五平方米见长的青石板铺设的。
在这个平台上,光是光源照射到的地方,便有上百块这样的青石板,整整齐齐摆在他们的脚下,相互之间严丝合缝,似乎掉不进去一根针。
然而这只是“基础”而已,在尹秀和任七稍微探查了一下之后,他们发现,在那广阔平台的左右两边,每隔着二十米便有一根三人合抱的巨大青铜柱子。
上面雕刻着纹路,凸出着浮雕,每一根青铜柱子都有近十米高,足足三层楼的高度。
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平台,不如说是一个广场,一个空无一物,只立着几根孤零零柱子的巨大广场。
刘半仙对这些柱子相当的感兴趣,或者说是这些柱子叫他十分地在意,不能视而不见。
灌了一口酒后,刘半仙快步走到一根柱子边上,用手里的萤石贴近柱子表面,开始细细观察起上面的图纹。
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从石器时代开始,古人便已学会在了在任何可以雕刻的平面上留下信息。
最开始是洞穴内的岩壁,后来是陶器,动物的甲壳,然后是竹简,绢布,纸张。
也许在墓穴或者庙里留下的信息大多都只是虚无缥缈,上古先民凭着自己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一些神话故事,美好愿景而已。
那些被夸大的,通过想象补全的东西,只对考古学家和艺术爱好者有用,对尹秀他们眼下没什么帮助。
但在一无所知的状况下,解读这样的柱子,从上面找出信息来也是有必要的。
“我听说过,在西北的戈壁那边,有一队土夫子在一个斗里挖出了一棵青铜做成的树,跟路上能看见的桃树一般大,十分的逼真。
由此他们便推断,其实那地方变成戈壁只是近千年来的事情而已,也许在上一个千年里,那里绿树成荫,有成片的牛羊,水草丰美。
嗨,对于历史来说,先民们留下痕迹的千年虽然只有短短几个,但其实已是极大的跨度,足以叫一个国家,一个族群出现,灭亡了。
你看,商人在铸造这些铜柱子,铜像的时候,以为自己会永垂不朽,可我们这些后来者都知道,商被周武王灭了,在牧野一战,最后一位人王一败涂地了。
这在史书上只是寥寥几笔,然而却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族群。
那些铸造了这些伟大物品的商人,是被赶尽杀绝了,从这世上消失了,还是成为了周的子民,改换了面貌和名姓?”
刘半仙一边看着柱子,一边止不住地絮叨。
然而在场的人里却没有任何一个感到不耐烦,因为站在这样的古物面前,即便冷漠如任七,也已感觉到某种厚重的历史正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那奔涌向前,永不停止的时间长河里偶尔溅出的几滴水花,落到人身上便足以盖过那人的短暂一生。
刘半仙将思绪从那先民生活的上古时代拉回来,观察着眼前的青铜柱子。
柱子底部只有简单的纹路,是一条条蚀刻出来的线条,就跟商业地毯上面画的装饰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萤石的光芒渐渐往上,便开始映出一些花样和图纹上的变化。
这应该是当时在商人的墓葬中流行的装饰花样,没有特别的寓意,或者只是代表着“出入平安”。
再往上一些,到了与人的胸口几乎齐平的位置,图案发生变化了。
刘半仙拿出帕子,沾着水轻轻擦去上面的灰尘与污垢,尽量看清了上面雕刻的内容。
那是一队军士,身披盔甲,扛着旗,牵着马儿驾着车,似乎是在行军。
刘半仙原以为这上面应该会有墓主人的模样,毕竟在许多墓葬里,像这样的壁画和绘画,描绘的就是墓主人生前打仗或者狩猎的场景。
然而在看了一圈后,他却没有从这一队军士之中找出稍微一个被重点刻画的人物。
显然,这里面并没有墓主人的信息。
刘半仙也十分清楚,他们在寻找的那位商时代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