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帝国风云
  4.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赛场
设置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赛场(1 / 2)


虽然属于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但是军火贸易与其他商品贸易有着很大的区别。
严格的讲,军火贸易不属于经济范畴,而是政治的延续,即军火贸易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国家的对外政治关系影响。
说白了,军火贸易并不是由价格、以及货物质量决定的,而是由政治关系决定的。
在冷战时期,这一点体现得极为明显。
比如,在中国大力推销J-66战斗机的七零年代,J-66并非世界上最出色的战斗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Me-440与Bf-500就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而且在一些局部战争中,这两种德制战斗机都战胜过J-66。在危地马拉战争期间,J-66甚至被落后了一代的Me-300击落过数十架。
问题是,J-66仍然是七零年代最畅销的战斗机,总产量突破了五千架,除了中国,还有数个国家拥有生产线或者是生产许可证,装备了数十个国家,成为冷战期间第一种产量超过五千架的战斗机。
关键就是,中国的盟国绝对不可能采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斗机,哪怕德制战斗机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
由此可见,军火贸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与维持国家间同盟与友好关系的基础。
当然,在同盟集团内部,军火贸易没有多少变数。不管是中国、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是其盟国的主要军火供应商。
只是,对处于两个集团之外的国家来说。军火贸易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拿阿拉伯国家来说。大战结束之后,依靠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众多刚刚获得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从中国得到了大批过剩军事物资,并且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广泛使用。此后,部分阿拉伯国家转为向德意志第二帝国采购军火,以此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保持沉默。到了第三次中东战争时,这些采购了德制军火的阿拉伯国家。几乎都成了以色列的敌人。只是,这场战争中,德制装备的拙劣表现。让部分阿拉伯国家回心转意,重新成为了中**火商的顾客。这也标志着,部分阿拉伯国家已经放弃了反以立场。转而寻求与以色列和平共处。
最具有代表性的依然是沙特。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沙特几乎淘汰了所有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换上了从德意志第人帝国采购的军火。结果还不到十年,沙特就再次转变立场,淘汰了处于最佳服役期的德制装备,换上了中国制造的军火。
不可否认,沙特非常富有。
虽然沙特是典型的君主制国家,并非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但是依靠石油,以及相对较少的人口。沙特建立起了当时阿拉伯国家中最好的社会福利体制,让大部分国民过上了富足生活。
问题是,沙特再富有,也不应该如此浪费。
显然,沙特在军火贸易上的立场。实际上就是其基本对外政策,即通过采购军火,与中国形成非结盟的同盟关系。
说白了,就是借此获得中国的支持与安全保证。
显然,其他从中国采购军火的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目的。
对于没有加入两个阵营的国家来说。军火贸易是与大国维持良好关系的关键手段,有的时候甚至是唯一手段。
在这方面,联邦美国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
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被肢解成为三个国家,其中民主美国与邦联美国分别由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直接占领,处于两国之间的联邦美国则在一九五四年结束了占领状态,成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在一九七四年之前,联邦美国一直奉行亲华政策,其主要武器装备均来自中国。
危地马拉战争之后,中国由战略扩张转变为战略收缩,基本对外政策也由攻击型变为防御性,联邦美国的对对外立场因此发生改变,在一九七五年就以军火贸易的方式,积极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改善关系。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联邦美国当局认识到,中国的战略收缩只是暂时性的,而且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远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经历了由迅速扩张导致的镇痛之后,肯定会再次走上扩张之路,并且全面压倒德意志第二帝国。结果就是,联邦美国的军火采购政策再次发生转变,不但继续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购买武器装备,也开始积极跟中**火商谈判。
结果就是,在联邦美国的军队中,即有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坦克,也有来自中国的战斗机。
显然,联邦美国通过军火贸易,在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些都表明,军火贸易有很大的特殊性,可以看成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象,即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基本对外政策。
由此可见,伊朗革命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政治上的利益。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八四年,以色列悍然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通过预防性的军事行动摧毁了叙利亚的武装力量,在数量众多的阿拉伯国家中,除了伊拉克等少数,其他都只声援了叙利亚,并没有采取实质行动。
关键就是,中国并不希望阿以爆发全面战争。
当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中国为阿以和平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