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十国江山风月
  4. 第462章 精兵简政,祭孔
设置

第462章 精兵简政,祭孔(1 / 2)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元殿中,杨骁穿着一袭绛红色的龙袍,腰束玉带,戴着幞头,在群臣的山呼海啸一般的朝拜声中,落座于龙椅之上。

看着匍匐在陛台下的公卿百官,杨骁的面容严肃,虚扶了一下,道:“众卿免礼,平身!”

“谢吾皇!”

得到杨骁的许可之后,群臣这才各自落座。

每个大臣的座次排序,都有一定的讲究。

如坐在最前边的,是侍中兼太师冯道,与之并列的是尚书令王溥、中书令魏仁浦,以及枢密使王朴、枢密副使李谷、三司使兼开封尹范质。

后边的,则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殿前副都点检折德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冯胜、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杨重训、刑部尚书窦贞固、吏部尚书苏禹珪等文武百官。

相对于文官集团,大明朝的武将集团更为年轻一些。

如赵匡胤、杨重训、李继业、李从益等将帅,还不过而立之年,就已经成为顶级武官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站在陛台一侧的大太监曹吉利清了清嗓子,一撩拂尘,就上前装模作样的喊了一句。

这算是大朝会的开场白了。

“皇上,老臣有事启奏。”

作为老太师的冯道第一个手持牙笏站了出来。

“请讲。”

“皇上,曲阜的孔庙,不日就将修缮完毕。皇上应当尽早前往曲阜,祭祀孔圣人,以安天下读书人之心!”

随着冯道的话音一落,诸如窦贞固、苏禹珪、徐台符等文官都纷纷出列,七嘴八舌的表示附议。

杨骁作为皇帝,如果能前往孔庙去祭拜孔夫子,大兴儒学的话,他们这些读书人,岂不是具有荣焉吗?

自晚唐以来,中原国朝更迭,人心丧乱,每個朝代基本上都是武夫当国,书生的地位太低了。

似刘知远这样的皇帝,甚至还排斥儒生,迷信武力。

这让读书人的处境更加不堪了。

杨骁要安定人心,把天下读书人都收为己用的话,前往曲阜祭祀孔子,表示自己尊孔尚儒之心,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诚然,杨骁心里对孔老二和儒学并不感冒,却也谈不上厌恶。

在杨骁的计划中,他所建立的大明,初期可以推崇儒学,以黄老之术来无为而治……

黄老之术是道家的,不过跟儒家的治国理念已经糅杂在一起了。

杨骁需要用儒家学说“三纲五常”的那一套,来重新恢复社会秩序,巩固皇权。

“准奏。”

杨骁微微颔首道:“朕的出行队伍,要一切从简。告诫沿途的各地方官吏,不必大张旗鼓的迎驾,更不可有劳民伤财之事。”

“吾皇圣明!”

群臣都称颂了一句。

这新朝初立,朝廷自然不应该铺张浪费,讲究皇帝的个人排场。

哪怕是修缮孔庙,杨骁也是要求一切从简的。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冯道落座之后,枢密使王朴又站了起身。

“请讲。”

“陛下,而今中原已定,南方诸国如一派枯木败草,成不了大器。北方的辽国,经过澶渊之战,伤筋动骨,又有其国内此起彼伏的叛乱,让耶律阮自顾不暇了。”

顿了一下,王朴又道:“我大明国内,诸镇臣服,百姓恭顺,没了战事而百废待兴。”

“然,朝廷的禁军,以及各地方藩镇的兵马甚众,过于臃肿。”

“还待在京城,属于禁军序列的兵将,就有二十四万人。陇右、河西、雄武、天雄、平卢等三十九个藩镇,也有几十万兵马。”

“枢密院这几日统筹了一番,推算,我大明而今的禁军和诸镇兵马之总和,不下于七十万!”

“兵马如此之众,还良莠不齐,对朝廷而言,是极大的负担。”

“因此,微臣建议,朝廷应该精兵简政,不论是禁军也好,还是地方藩镇兵马也罢,必须合理的进行裁撤、改编。”

“使我大明,以与民生息为主!”

王朴的这一番话,瞬间就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裁军?

这在朝野上下来说,无疑是最敏感的一大话题了。

生逢如此乱世,朝廷和各地方招兵买马,整军备战还来不及,怎能随便裁军?

不过,王朴所言,也是不无道理的。

大明的人口也才一千余万,要养着七十万人的军队。

相当于二十个人养一个士兵。

但,不止是士兵,皇族和官吏,百姓也要提供赋税养活的。

这对于大明的财政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杨骁之前推行的新政中,已经让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

现在裁军,也是一样的目的。

如果放在生死攸关之际,无岁不战的话,大明保持庞大的军队规模,拥兵数十万,穷兵黩武,也是应该的。

只不过就现在来说,北方的辽国无暇南顾了,南方诸国也没有能力大举北伐。

对于新生的大明王朝而言,周围没一个能打的。

就算南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