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来也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不过是头一次和弟弟单独出门,出门前家里人几次叮嘱,这才一路上什么话也不说。 赵秀云听她意思是去探亲,包裹看起来却像是长住,不过也没多问。 扯两句闲话,陈家姐姐话音一转说:“嫂子真是罗平人?听着不像。” 赵秀云笑着说:“我原来是广播站播音员,普通话得好才行。” 陈家姐姐夸她道:“怪不得呢,普通话说得真好。” 她是江南人,说话就一股水乡味,软软糯糯的。 赵秀云笑笑,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说话。 陈家弟弟拿着湿漉漉的饭盒进来,赵秀云抱着孩子,只能点点头说:“实在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客套话翻来又覆去,太阳越升越高。 赵秀云知道这是快到沪市了,忍不住心里叹气。 真是做事凭着那股劲,松下来又愁上心头。 她十四岁那年念初中,赶上县里来位新领导,搞微服私访这一套,结果没到公社就铩羽而归,因为这位领导是地地道道北方人。 罗平方言本来就十里不同音,推行普通话才多少年,哪怕是年轻人不会说普通话的大有人在。 这下还得了,推行普通话也是任务之一,领导就盯上全县的广播台,觉得必须得弄几个普通话好的人熏陶熏陶。 赵秀云是天生讲话就没口音,还没初中毕业就有工作,被分配到公社广播站,每天念报纸,一天念两遍,一遍普通话,一遍方言。 偶尔再通知点事情。元,多少人眼红着。 这随了军,可不一定能排上工作。 赵秀云打下定决心要去随军,这事就一直挂在心头。 丈夫方海是同大队的人,十六 工资是二级工标准,每月三十三岁就当兵,一直在西北,光坐火车就得四五天,两人聚少离多,结婚到现在八年,除了新婚怀上的青禾,就是四年前他回来探亲时怀上的青苗。 两个都是女儿,都是她的掌中宝。 可孩子光有妈疼有什么用,爷爷奶奶不待见,就是她自己娘家妈都糟蹋,赵秀云一个人带俩孩子,又要上班,独木难支。 婆婆还见天到广播站闹,说给他们家老四绝后。 其实赵秀云知道,是指望着她赶快去随军,把工作腾给小叔子。 婆家闹,娘家也闹,好像她这份工作是个香饽饽,谁想咬就能咬一口,赵秀云凉了心,一直是硬撑着。 谁想上个月方海突然调到沪市,那可是大地方,不是西北一吹一嘴沙。 他特意写信想让媳妇去随军,老婆孩子热炕头嘛。 赵秀云也是快撑不住,转头悄悄卖了工作,没跟谁打招呼,登上到沪市的火车。 但她有件事不好意思说,她跟丈夫其实不太熟。 虽然是一个大队的,但方海比她大四岁,男孩女孩又不凑在一块玩,顶多小时候见过面。 相看的时候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娘家,第二次就是订婚,部队难请假,他们订婚结婚只差几天。婚后第五天,方海就归队,一直到四年前回家探亲,待了半个月。 前前后后加起来,两人处一块的时间不太多。 赵秀云唯一欣慰的是,方海对女儿还是挺喜欢的。 回回来信都得问,总给孩子寄东西。 不然她也不敢去随军,生怕丢了工作,再换个人折腾她。 也不知道这么做是对是错。 赵秀云盯着窗外,火车不知道轧过什么,剧烈晃动一下,她把睡梦中惊醒的苗苗抱紧,一手拍着禾儿的背。 乘务员扯着嗓子喊:“沪市站,沪市站要到了啊。” 边走边喊,留下尾音。 赵秀云推大女儿说:“禾儿,醒醒。” 禾儿七岁,在乡下已经是半个劳力的年纪,平常没少帮妈妈干活,一激灵,揉着眼睛说:“妈妈,我醒了。” 赵秀云一颗心软得不像样说:“好,我们马上就要下车了。等到爸爸那再睡,好不好?” 禾儿对爸爸没有印象,但对寄给她的东西有印象,顺从地点点头。 赵秀云摸摸女儿的头发说:“那穿鞋吧。” 禾儿乖乖下床,蹬上鞋站好。 从床底拉出行军包背上,赵秀云一手抱小的,一手牵大的。 火车慢慢进站,她眼睛看站台,穿军装的人倒是挺多的,就是不知道哪个是方海。 太久没见,她脸都快认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