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大明要做的,就是迅速找到北元的主力,然后一击而胜之。
“传孤的命令。”
朱允熞思索一阵,沉吟道:“命燕王朱棣出战,速与北元大军主力决战。”
“不可拖延!”
为今之计,只有让新军出马,速战速决。
大明和北元开战,本就在朱允熞的意料之外,所以朱允熞并不想在北元身上耗费太多的时间,不能将这场本来应该一击而定的战斗。
拖成了一场持久战。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北元在战败之后回过神来,明白大明军队的天威不可战胜。
到时候发挥对方擅长逃跑的特性。
往草原里一躲,就再也不回来,如此岂不是相当于白打了?
毕竟现在大明发展自己国内还嫌人手不够。
哪儿还有人手去管那广阔的漠北草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就在朱允熞说完之后,却有朝臣发表了不同意见,道:“殿下,是否再三思一下?”
“新军固然强悍,但新军毕竟人数只有五万,若是孤军深入草原之中。”
“被敌人四面八方夹击,岂不是危险?”
“臣以为,最好还是安排一只部队在旁策应,以防有什么意料之外的变故啊!”
这番话的确不无道理。
很快便取得了朝中一部分大臣的支持,但朱允熞却主意已定。
北元的人也不傻,若是人数太多,指不定对方就不来了呢?
反倒是只派出去五万新军,就算北元的人想到了可能有什么阴谋诡计,也必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朱允熞和他们玩儿的是阳谋!
新军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范畴!在这个时代纵横无敌的骑兵,和枪炮一比,也终究不过是要被淘汰掉的东西!
虽然说哪怕在几百年后,骑兵依然活跃在战场上。
但也早就已经不是主流。
甚至往往不会出现在正面战场,无法主导整個战局,而现在却不同,骑兵在平坦地形上,往往是主导战局。
一锤定音的存在!
只不过,朱允熞心中对于新军的战斗力有一个明确的估算,但其他人却不同。
毕竟新军如果孤军深入,将要面对的,可是至少十万,甚至二十万的北元大军主力!其中不乏能马上左右开弓的蒙元勇士!
他们实在是无法想象到,披甲率几乎为零的新军。
到时候要怎么面对这二十万的大军!
“殿下,臣以为,孤军深入实非稳妥之策,此番北元尽起六十万大军,对于日渐虚弱的北元来说。”
“这已经是他们的倾国之战!”
“咱们只需要利用国道的便捷,四处增兵,给北元营造出一种数百万大军的感觉。”
“逼迫北元军马聚集在一处。”
“届时,咱们再徐徐图之,又或是迫使北元不得不再次求和为上啊!”
又一个大臣提出了和朱允熞不同的看法。
并且这一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国道在,大明一方完全可以搞得北元草木皆兵。
以十万大军造成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大军的压迫感。
以迫使北元再次向大明求和。
上一次,北元派使者来,给大明进献的牛羊,朝臣们可还没有忘记那滋味。
不仅大大缓解了大明的粮食危机。
也让大明境内的牲畜多上了不少,能不费吹灰之力弄到这些牛羊,对文官来说,自然是上上之选。
但朱允熞却不愿如此。
和北元不动手也就罢了,一旦动起手来,那就必须一棍子碾死!
让对方再起不能!
所以朱允熞并没有同意朝臣们的看法。
而是说道:“诸位所言,皆有其理。”
“只是,北元胆敢率先撕毁条约,进犯我大明疆土,此事决不能轻饶。”
“若是不能以雷霆之势压服。”
“我大明的脸面何在?我大明的天威何在?如何使四方来朝,八方来贺!”
“诸位无需再议。”
“便传孤的命令去往北平,燕王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必然能带来大胜的消息。”
“孤意已决!”
朱允熞十分强硬,朝臣见状,心中虽有忧虑,但却也不好再做劝谏。
只是想着在传信的时候,最好提醒一下燕王朱棣,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变故。
…………
北平,新军营地。
当燕王朱棣接到朱允熞的命令,眼中精光一闪,唰的一下,起身道:“机会终于来了!”
“传本王的命令,全军出击!”
但就在朱棣马上就要出中军大帐之时。
朱高煦却不禁眉头一皱。
说道:“爹,太孙殿下这是让爹孤军深入草原送死啊!”
“五万新军,若是面对四面八方的围攻。”
“漠北地势平坦至极,根本无险可守,到时岂不是敌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
“不能去啊,爹!”
朱高煦叹息一声,觉得这是朱允熞在刻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