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俩都上高中呢,不过向北高二念完了,不打算继续念了,也领了高中毕业证了,打算今年去当兵呢。至于向南,向东的意思是让他再念一年,多学些东西总是好的。” 现在的高中不比后世的高中,现在高中授课相对轻松一些,不像是后世会在两年内学完高中的所有课程,而是按部就班的教学,高三该学的就是高三才学。 当然,高三的内容也没有多少就是了。 苏建民听了,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高二能领毕业证就领了不就行了,反正也不能考大学,为啥非得还多上一年?” “高三也会有很多新知识的。向东当初也是念了高三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被耿部长看中,直接就带在身边培养了。” 苏建民被噎住,这话他是真没办法接。 谁能想到老四家三个儿子,竟然个个都是念了高中的? 不对呀! 苏建民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上学的花费可不少呢,他们家哪来的钱? 难不成…… 苏建民的眼珠子转了转,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亲娘的娘家可不能算是贫民的,而且他隐约记得小时候还见过娘戴着金戒指和金手镯呢。 难不成,这些东西都给了苏建业了? 苏建民眼神微暗,一旦有了这个心思,自然就越来越笃定了。 果然呀,自己离家二十载,老太太这是没把他当儿子了,守着小儿子过日子,就理所当然地把好东西都给了小儿子? “你们家条件真不错,我几个孩子都没上过高中呢。说起来我们家两个正式工,都没能供得起他们上高中,老四,你这不错呀!都说乡下日子不好过,我瞧着那是他们胡扯呢!” 苏建业没明白他的暗示,而老太太却听出来了。 不过苏奶奶没打算理会这个心眼儿多的儿子,专心地吃着自己的饭。 倒是一旁的苏小软插话了。 “三伯,乡下日子什么样,您不是最清楚了吗?要是真地这么好,您当年也不会出去外头讨生活了,而且一去还这么多年都没回来过。” 苏建民脸沉下来,多少有些不痛快了。 苏小软继续道:“要说我们家现在能过地这么多好,一多半是得谢谢大伯呢。自打大伯去当兵了,便月月寄津贴回来。从来没少过。特别是我出生以后,大伯提了干,津贴多了,寄回来的也多了。要是没有大伯的帮衬,我们几个也不能有机会上学了。” 赵红梅很认同这一点,大伯哥的好,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软宝说的对,这些年,多亏了大哥了。当然,二哥也是一直心疼娘呢,这每个月的孝敬钱是从来不曾落下过的。二哥虽然给的钱少,但是每个月五块钱,这一年下来就是六十呢,比我们乡下干一年拿到的钱都多。” 苏奶奶笑了一声:“不能这么说,毕竟咱们乡下还能分粮食呢,老二在县里可分不到粮食,顶多就是分到粮票。” 她一说完,大家伙便都笑了起来。 而苏建民只觉得自己的面皮都被人给扒下来了。 离家二十多年,就只给了老太太一百块钱,还总觉得自己给的多了。 眼下一说话才知道,他给的撑死了不过才两年的孝敬钱而已。 想到大哥二哥这么多年从来不曾断过给老娘的供养,苏建民就越发觉得没脸。 原以为这一顿早饭的功夫,就能让他被老四家给打击地差不多了,可是谁知道收拾完碗筷之后,苏建业的一番话直接让他傻眼了。 “红梅,你今天不是要去服装厂?” “嗯,不着急,一会儿你送我到镇上,我坐公交车去。” “要不你直接骑自行车去行了。” “不了,向东骑了一辆车子走了,家里头得留一辆,应个急用。” 苏建民震惊在原地,也不知道是被他们口中的自行车给惊着了,还是被赵红梅要去服装厂给惊着了。 “娘,弟妹这是?” “哦,她是服装厂的设计师,家里头除了向东之外,就属她的工资高了,而且各方面的补贴奖金也都好,最好的一点,就是不用天天去坐班。” 苏建民傻眼了。 如果他没记错,这个弟妹就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呀,而且书念地也不多,咋还能进厂当设计师了? 啧啧,听听,设计师呢! 一听就比工人两个字还要更牛逼呢。 “娘,以前信里咋也没提这个?” 苏奶**也不抬道:“说这个干啥?你不也没说过你媳妇在哪工作,你媳妇挣多少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