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水浒混江龙,一统辽金宋
  4. 为什么要“联辽联蒙,扶助高丽”?
设置

为什么要“联辽联蒙,扶助高丽”?(1 / 2)


创作这本书的初衷之一,也是本书从构思开始就确立的,一个最重要的主线就是抗金灭金。

这个目标将是中前期的剧情主线,所有剧情的开展可以说都是对这条主线的准备和一步步推进。

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我将其分为内外两个方面。

第一对内。简言之四个字:苦练内功。

具体包括:

1、最重要的是军事实力。

又包括军队人数规模、武器装备、思想建设、人才队伍(将领)、后勤(粮食)、情报能力,这些具体方面每一个都在文中作了相应的剧情安排。

2、政治资本。

自古成大事者,最好有一定的政治资本。白身而至至尊者,刘邦算一个,朱元璋算半个(他继承了老丈人的政治遗产)。

没有政治基础的话,难度会直线上升,可以参考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等人;正面教材则是李渊李世民、赵匡胤等。所以本书前期必须想办法给李俊的政治地位搞上去,也就是在图穷匕见之前他要有较大的官位,越大越好。

前一百章的脉络是:知寨——知军——加节度——封侯——封公。

后面还将陆续封郡王、一字王。

结识公主、结拜康王也是这方面考虑后的一个铺垫和伏笔。

3、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算没有火器化,也是打钱粮。所以大家已经看到了,读者几乎是在无节操的搞钱:

(1)国内——朱勔为代表的两浙豪强。这部分在很早就丢出了线头,但没有用连贯的剧情去写,而是在其他剧情中穿插了一些片段。

(2)国内——东京的顶级权贵。

历史上民间大商人有哪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陶朱公、吕不韦、沈万三,北宋之前之后都有典型人物,但北宋是没有的。

那么北宋最有钱的是谁呢?(皇帝和皇室不算的话)

我查了一下,史料上有所记载的不多,其中一个名字就是阎大翁,但是不甚详细,因此我加工了一下,产生了颜柳依这个角色。

既然民间没有豪商,那钱去哪里看了呢?有分析认为,李彦、朱勔、王黼,很有可能是除了皇帝之外的当世首富!

其中朱勔本身是有生意的,我划归第二类了,其他人统归一类:即不经商、不生产,仅靠搜刮贪贿的京城权贵。

(3)国外——李逵烤饷的剧情。

灵感来源是李自成烤饷。

(4)国外——海外贸易

这部分目前仅仅抛出了几个线头,可能在中期才会具体展开,而且会起到剧情线索的作用。

除了以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文中已作了伏笔,会是后期非重要的剧情。

……

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对外了。

简言之一句话: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的少少的。

“联辽联蒙,扶助高丽”,句式听起来很像“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作者的灵感也是来源于此。

敌人搞到最少的话,就是只留下一个:最强、最不可和解的金国。

朋友搞的多多的话,就是除了敌人,全都变成朋友。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最好的朋友。

前期,金最大的敌人当然就是辽,因为金灭辽;后期金最大的敌人是蒙古,因为元灭金。所以,联辽、联蒙。

为什么扶助高丽?

两方面原因:

1、高丽有一定实力,是有资格上桌的一方势力。

宋金联合灭辽,宋军派出的阵容是二十万,而十多年前高丽伐女真,阵容是十七万。

2、高丽是可以争取的。

高丽人一致认为女真是高丽后裔,金国崛起对于高丽而言就像是一直做小伏低的小弟有一天来说要当老大,他们的民族情感不允许,这也是高丽伐女真之战最重要的原因。

……

为什么不联合西夏?

因为西夏很难争取。

西夏此时的皇帝是李乾顺。此人是一个中兴之主,执政风格相当务实、政治水准超高,在历史上左右逢源之术玩的非常溜。他的皇后是辽国宗室,两人感情不错,金攻辽时曾经有一支数万人的西夏军队入辽支援,就是这位皇后和太子劝谏的。

结果是西夏大败。

识时务的李乾顺立刻就上表向金称臣了,此举直接导致太子忧愤而死、皇后绝食而逝。

然而对于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来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册立新的皇后和太子好了!

极端冷酷务实,这样的盟友是最可怕的!关键时刻的摇摆会很致命。

那么就不管西夏了吗?

当然不,宋夏也是百年世仇!后面会放一个南宋时的地图,大家可以看到,“联辽联蒙”完成之后,西夏将位于主角构建的三面铁幕重重包围之中!

围三阙一,唯一没围上的那一面,是青藏高原。

……

以上讲的都是“联辽联蒙,扶助高丽”战略的理由和优点,它有没有缺陷呢?

有!

其实本书的66-99章,一开始是准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