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所有人浑身汗毛竖起,什么叫找不到其他锦衣卫?
他们想到一件事,东宫有个锦衣卫他们都知道也知道锦衣卫首领是宇文定,可其他锦衣卫他们确实都不知道身份。
哪怕见过其他锦衣卫,也不知他们具体身份,更遑论找到他们。
扫了眼众人表情,李承乾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笑着开口道:
“锦衣卫最大的作用还是用于战争,你们就当大理寺多了个衙门,专门用于查案的。”
“敢问陛下,锦衣卫俸禄是户部支出吗?”
“嗯!下朝后你和窦宗正去找渤海王,他会告诉你们。
还有其他事吗?”
话音刚落,崔仁师手里拿着一份奏抄站起身:
“启禀陛下,襄州刺史苏均传来奏抄,襄州商人大量建立工坊。
其中纸坊众多,然而竹子襄州周边稀少,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不便,想要在襄州和剑南道之间修一条道路。”
“否了!”
李承乾果断否决,并没有因为襄州而给予方便,山南到剑南横跨三道之地,先不说财政压力,单单他的计划就包括剑南,他可不想节外生枝。
“江南东道建州附近也有大量竹林,让他自己去找沿途官员商量。”
崔仁师一脸平静:“是!近日各地刺史都上奏,希望也能开设义务教育。”
“不行!”
“陛下!不是只有襄州百姓才是大唐百姓,去他地方百姓也是。”
李承乾瞥了眼崔仁师,他知道这里面定有阴谋,只是他还不知是什么阴谋。
“崔侍郎觉得该做?”
“还请陛下一视同仁!”
随着崔仁师开口,宇文节也出声附和:
“臣附议!陛下曾说过,皇帝是民、官员是民、田舍汉也是民,朝廷自然要一视同仁,为民谋福。”
“臣等附议!”
瞧着大部分官员都同意,李承乾丝毫不惧,嘴角微微上扬:
“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让所有人读书?你们就没想过要用到多少资源吗?
襄州孩童能够读书,那是因为他们父母不仅可以种田,还能在农闲时去工坊、修路赚钱。
束脩什么没了,笔墨纸砚不要钱的?整個大唐所有孩童读书,需要用到多少笔墨纸砚你们算的清吗?”
“陛下,各地也可以建造工坊、修路!”
“粮食呢?”
李承乾厉喝一声:“粮食哪里来?各地工坊做的东西卖给谁?制作笔墨纸砚的原料哪里来?
襄州地处平原,农田众多,加上地处中原,可以将商品卖到全国各地,这才有可能建造诸多工坊
关内道、江南东西两道等多山少田的地方怎么办?
告诉那些刺史,想要义务教育可以,先变土地!
散朝!”
崔仁师看着李承乾离开的身影,陷入了沉思,这么做确实诱惑不了陛下,只能破坏襄州变法了。
‘罢了!只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管仲之谋做这个栈道。’
崔仁师也知道,想要在李承乾眼皮底下破坏变法,单靠这一条计谋根本不可能完成。
管仲之谋还是弘农杨氏的提醒,他才想到,而杨氏现站在李承乾这一边,难免会提醒李承乾。
崔仁师准备出手,而李承乾对他们的计划也准备开始。
散朝之后,李承乾前往甘露殿,诸皇子公主如今都在甘露殿等候。
“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见这些人恭恭敬敬行礼,李承乾随手一挥:
“都起来,以后没有外人叫大哥,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搞这些虚礼,反正你们中间某人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
“你明白就好!”
李泰率先找了个地方坐下:“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大哥要是活了万年,那就不是祸害而是祸源了!”
“不会说话别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就你做的那些事,还不允许我说了?”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回益州后,想怎么骂都随你。
回长安后,你也一直没到处逛逛,明日你就到处逛逛买买,该拜访的就去拜访,下次回长安还不知什么时候。”
“等修完书我就……”
话说到一半,李泰忽然想到了什么,猛得抬起头看向李承乾:
“什么意思?”
“就是你想的那意思,杨贤会跟着你回去,不管你怎么报复别让他死。”
李泰郑重的点点头:“明白了!”
见李泰应下,李承乾也不再继续说益州之事,而是说起此次目的:
“王七已经给你们看了吧!愿意分封建国的,我帮你们去打个地方下来。
不愿意离开大唐的,就拿着分成好好过日子,这些分成你们可以传给后代。
不过有一点你们要注意,大唐早晚会变法,你们手上的田地朝廷都会收回来。
有异议提早说,免得以后影响一家人的感情。”
听到这些话,所有人都垂下头,像是在等着别人先开口。
高阳公主扫了眼其他人,满脸写着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