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可能?太子殿下既然有了章程,为何还要让我们做?”
苏勖脸色不变:“你以为科举改制那么容易?陛下或太子下令就能做到?
今日陛下下诏,明日各州县接到诏书,篡改诏书之意又能如何?
就像今日我笑着说你一句孺子不可教也,信不信传下会变成,我骂你是傻子,没有资格读书?
每本经典都需要注释才能看懂,而怎么注释却是人为,若注释之人有私心,那当如何?
明年正月科举,你们没剩下几个月时间,别把光阴浪费在这个地方上。”
“可是若错过这机会,将来科举还有公平可言吗?就像太子说的,我们得给后人留下些东西。”
苏勖一脸平静:“杞人忧天!我都说我已经看过科举改制章程,没有哪個章程比那更完美。
你们就安心读书准备科举,以后的科举制度必然会让每个人受益。
不管是庶民子弟还是皇室宗亲,没有能力,根本过不了科举。”
话落,苏勖转身离开,至于听不听便是他们自己的事:
“提醒你们一句,不要做不符合自己身份之事。”
李承乾交给苏勖的科举改制章程,是后世明清时期完善的科举制,并改了一些东西让其更符合大唐国情。
苏勖认为李承乾还是想推行新的科举制,然而事实并不仅仅是如此。
李承乾最主要的目标不是科举,科举能够削弱士族,可士族只要通过与科举学子联姻,还是能形成庞大的关系网。
王福畤已经劝说完,李承乾现在要想办法让高士廉帮忙。
这一次,李承乾没有正大光明的上门,而是乔装一番才上门拜访。
对于李承乾的到来,高士廉表现的十分惊讶:
“太子,你怎么有空过来?”
“来看看舅爷!”
“呵呵!”
高士廉满脸写着不信:“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还能骗得了我?”
“嘿嘿!”
李承乾讪讪一笑:“确实有事请舅爷帮忙,过些日子太常博士会上门拜访,舅爷能不能答应他的请求?”
“一个太常博士,值得你这么坑他吗?”
“不是坑他,是坑他背后的崔侍郎!”
李承乾将事情经过大概说了一遍:
“舅爷,我也是没法,被一个傻子误打误撞破坏掉计划,只能想办法弥补!”
“你的目的只是改科举吗?”
李承乾没有隐瞒,想要请人帮忙就要实话实说:
“科举改制只是其中一点,最重要是想拿到各种经典的注释权,学而时习之到底是什么意思,要朝廷说了算。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人要如此,治国也该如此。
道是目标、德是理念、仁是计划、艺是行为!
定下治国目标,让整个朝廷都知道自己和朝廷的志向,无志事不成。
定下治国理念,整个朝堂就知道该依据什么样的理念去完成目标。
而后通过计划一步步去达成目标!”
高士廉目露疑惑之色:“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本就是陛下让其去编撰,其注释也得到陛下同意。
而且目前的注释权还是在朝廷手中,并不是士族说了算!”
“乾者、於物象言之,则纯阳也,天也。於人事言之,则君也。父也。以其居尊,故在诸卦之首。
这是《周易正义》的内容,舅爷就没发现这里面充斥了儒家上下尊卑的理念吗?”
高士廉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若无上下尊卑,可行乎?”
“若是汉时,上下尊卑确实可以使天下安稳,可那也只是一时。
司马氏当街弑君后,这上下尊卑只是自欺欺人。
从司马氏到大唐,几百年间死于非命的皇帝还少吗?被庶民杀死的臣子还少吗?
《论语》也好、《老子》也罢、亦或者是《管子》,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道,一个是术。
而君尊臣卑正是术,只要是术就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不适合治国。
就像一块胡饼,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从原先救命之食变成害命之物。”
高士廉愣了好一会,随后轻叹出声:
“你的意思是通过改变科举,从而改变大唐下一代的理念,让他们不再有低人一等或高人一等的想法。
通过此举,再次削弱士族在百姓中的影响。
可你想过没有,你将来皇帝,你是最尊贵的,如此做法首当其冲的便是你。
而且你需要通过官员来管理大唐各地,若没有权力、名誉、虚荣、富贵,他们怎会甘愿为你卖命?”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李承乾淡淡开口:“别去担心那些官员,他们有的是办法。
所有人都好名逐利,在遇到比自己名声大、比自己有权势的人面前,大部分都会觉得低人一等。
这是人性,我不是想改变它,而是想让普通庶人有反抗之心。”
“殿下是真不怕百姓造反!”
“不是不怕,是人人都需要监督,皇帝一句话就能让天下生灵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