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并不是真正想让国子监学子修心正念,只是想补偿一下佛教,让佛教在接下来的变法中为他出力。
苏均也猜到李承乾的想法,嘴角扯了扯,下意识开口:
“殿下真的很无耻,利用别人还要别人感谢你,太不要脸了!”
“你就说这法子好不好用吧!”
“好用!”
“好用你就多用点,记住了,一定要给人一些利益,别人才会帮你做事。
朝廷律法是大公无私,只要他们接受利益,这把柄就落在你手上,往后想怎么对付他们都师出有名。
而我们需要的便是利用他们,来完成我们为民造福的目的。
你是既是大唐刺史,代表着朝廷,可你也是你自己,只能代表你。
做事之前穿官服和不穿官服区别很大,明白了吗?”
“咳咳咳……”
苏均连连咳嗽,眼中难掩震惊:
“太子殿下,你这什么意思?坏事都是我做的,好事都是大唐刺史做的?”
“聪明!”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差不多这个意思,官字上下两个口,怎么说都随你。
你也可以自己当好官,然后让属下去做些违法乱纪之事,出了事就把他们拿出去顶罪。
当然,这种做法实在让人不耻,我都不敢去做。
只要你能完成变法,一些小节不必太过在意。”
“看来太子殿下还是有底线的!”
“尔心甚慰是吗?”
“不敢!”
李承乾走到湖边重新拿起鱼竿:
“明日就启程,有什么需要帮助就找锦衣卫,我会安排一個锦衣卫在你身边听令。
万万记住了,宗室、道教、军队,只要对变法有用,你都可以找锦衣卫。
若是需要辱骂我,你也可以随时咒骂,不要当回事!”
“谢太子殿下,必不负殿下期望!”
“不负百姓即可!”
李承乾并没有骗他,若真能变法成功,别说在山南道骂他,在朝会上骂他也没关系。
别人或许会觉得这毫无威严,会让人轻视太子。
可在李承乾看来,真正的威严在于军、在于财,只要掌控了军队和钱财,大部分人都得臣服。
就像李世民被魏徵指着鼻子骂,天下人谁敢轻视他?
自从李世民宣布让李承乾监国后,李世民就极少上朝会,众文臣武将都只觉得李世民伤心过渡,也没太过在意。
这天李世民上朝,反而让这些人显得奇怪。
‘要出事了吗?陛下怎么上朝了?’
李世民并不理会他们的想法,扫了眼众人后,便朗声开口:
“由于近些日子发生诸多大事,导致三教改制暂停。
如今诸事已经平息,三教改制迫在眉睫,不能再拖。
即日起由太子主持三教改制,由萧屿、张玄素、崔知温三人辅佐。
太子,你说一下大略,让诸公知道该怎么去做。”
“是!”
李承乾点头应下,随后站直身体对着众人开口:
“所谓三教改制乃……”
随着李承乾述说,有些人昏昏欲睡,有些人眉头紧锁,也有人眼神大亮。
等李承乾说完,于志宁起身行礼:
“敢问太子殿下,何为以理为主,以修身为辅?”
“所谓以理为主,那便是各地儒学考核不仅要以书面,还要以实事校验。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此理,历史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实事依据。
就像灾区免税,而丰收区不能免税一样,治民生产一定要根据地理、民风的不同,所选用不同政策。
这也是为何要让各地读书人要学理学的原因。”
“殿下的意思是说以后都不学《五经正义》吗?”
“以理学骨架去学,理学乃形而上之学,《五经》乃形而下之学,双方并不冲突。”
“臣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五经》乃修身之学,理学乃处事之学?”
“可以这么认为!”
李承乾淡淡开口:“万事万物皆有理,修身亦有此理,以理处事、以理修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理学是实事求是,是诚于己,秦朝至今粮食产量大增,这其中必有理,找出这个理,而后继续钻研,让粮食产量继续增加。
魏晋乱世与隋末乱世不同,然而亦有其理,找出其理防止大唐出现相同问题。
儒家学子要实事求是,遇到异象不可认为是神仙所为,或上天所为。
我希望所有儒家子弟都能敬鬼神而远之,都能相信人定胜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我对所有儒家学子的期望,也是对天下人期望!”
“殿下之志,臣等佩服!”
于志宁满眼赞赏,尽管他佩服李承乾之志,却还是要反对,不为别的就为了礼法才是儒家之根本:
“礼者,养也!天地生物不足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