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4. 第9章 言过其实的诸葛瞻
设置

第9章 言过其实的诸葛瞻(2 / 2)


细一想,历史上的诸葛瞻,还确实是“言过其实”。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十七岁的诸葛瞻没有任何军功,却娶了公主为妻,获封骑都尉,袭诸葛亮的武乡侯爵。

随后的十几年,诸葛瞻从没上过一次战场,却一路封官加爵,先后担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等职。

直到到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诸葛瞻已经升到卫将军一职,与辅国大将军董厥一起执掌尚书台,统领全国军政大事。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第一次领兵御敌。

可惜的是,他行至涪县却盘桓不前,错失了占据险要地势的良机,在邓艾大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一直退往绵竹。

汉魏之间的“绵竹之战”,是两国的最后一战。

此战中,诸葛瞻与儿子诸葛尚,死战不退,双双殉国。

想起这些,姜维越发地佩服黄月英了。

诸葛亮是在《戒子书》中勉励诸葛瞻,而黄月英,直接把诸葛瞻贬得一无是处。

此时的诸葛瞻,才七岁啊!

黄月英又是如何看透了他的一生?

难道,她也会算卦?

看出了姜维的疑惑,黄月英无奈一笑,缓缓说道:“瞻儿的一生,必会活在他父亲的阴影之下。所以,我才断定他一事无成。”

“夫人……”

姜维想要反驳,但仔细一想,好像真是这样。

不,黄月英用词不当,应该说“诸葛瞻的一生,只能活在诸葛亮的光环之下”。

这个光环,太强太耀眼。

人们只会看到诸葛亮的光环,看不到光环之下无助痛苦的诸葛瞻。

历史上的诸葛瞻,刚刚失去了父亲,很快又失去了母亲和姐姐。

那时候的他,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独自一人为父母守孝,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家,还要面对君臣百姓的殷殷期待。

不,这不是期待,而是无形的重压——汉国的君臣百姓不会承认,而且意识不到这一点。

他们只会有意无意地,拿诸葛瞻跟诸葛亮做比较。

就像一千多年后的网友,总会拿蒋琬和费祎跟诸葛亮比较,或者拿庞统、法正与诸葛亮做比较。

在这种比较之下,如果诸葛瞻做对了什么,那肯定是“理所当然”;如果他不小心做错了什么,那就“不可原谅”了。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诸葛瞻能健康长大,就非常不错了。

没错,绵竹之战,他确实是败了。

他没有父亲的本事,他辜负了汉国君臣百姓的期待,他确实是“言过其实”。

他,只能用自己和儿子的性命报答国恩,为诸葛一家留下“三世忠贞”的美名。

但别忘了,这个“言”并不是诸葛瞻想要的,而是君臣百姓强加给他的!

意识到这些,姜维郑重地抱拳行礼。

“请夫人放心:末将一定悉心教导瞻儿,绝不辱没诸葛一家的声誉!”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