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沛县起义军的话事人,到底是谁?”
“沛公,此次会盟,事关反秦大业,非同小可,不能儿戏,还盼你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随着项梁的话音落下,营帐中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刘邦身上。
刘邦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开口“此人的确是楚怀王的后裔,乃是我麾下谋士陈平偶然发现,想着或许项将军或许会需要,这才带着一同参加会盟。”
“我倒觉得沛公志向不小。”项羽摩挲着手中的杯子,意味深长。
“沛公的人早早发现了怀王后裔,却不直接了当的告知,偏偏要说出那么一番看似大公无私实则冠冕堂皇的话。”
“沛公与怀王后裔是否已经达成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退一万步讲,就算沛公与怀王后裔之间清清白白无阴谋,单单说想把吾等生死前途交给这样一个人手里,其居心就很是耐人寻味了。”
“熊心,你是想取我而代之吗?”
项羽上下打量着熊心,眼中只余势在必得舍他其谁的霸气和自信。
果然,师父料事如神。
熊心不敢直视项羽的眼神,只低下头不停的重复着关于身份的那几句话。
刘邦心知,此事无法善了,当即打定主意伏低做小蒙混过关。
“项将军,我以前就是个泗水亭长见识浅脑子愚这才一时犯糊涂,悲戚于怀王客死秦地,想着熊心必能承袭怀王宁被囚禁却不割地的风骨。”
“是我一叶障目,险些酿成大祸。”
“项将军年少有为家学渊源眼界独到,是我这个老家伙远不可及的。”
“还望项将军,能谅解我的不妥之处。”
慵懒看戏的荪歌,轻轻皱了皱眉。
刘邦,不愧是刘邦。
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真有几分成大事者不逞匹夫之勇的智慧。
项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豪气一笑“沛公对怀王赤诚之心,令羽敬佩。”
“俗话说得好,君子有成人之美。”
“熊心虽领兵打仗之能,但正如沛公所言,毕竟是怀王后裔,不能随意打发。”
“不如,就留熊心在沛公帐下,以解沛公的悲戚之苦,以全沛公的忠勇之志”
刘邦终于体会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痛苦。
与其争辩,倒不如沉默接受。
项羽兵强马壮人多势众,他再辩驳解释再巧舌如簧,都不可能改变结果。
“多谢项将军体恤。”
体恤二字,足以证明刘邦的态度。
“吾等愿追随项将军,共成大业。”
其余起义军首领也对视一眼,起身垂头拱手。
目前的局势,唯有跟随项氏才是光明坦途。
最起码,能打!
不至于似如今这般听到章邯的威名就心生胆怯。
有人提议“项将军不如趁势称王,昔日六国,除却韩皆已复国。”
“张楚政权覆灭,项将军可重新恢弘楚国雄威,自立为王,给楚地遗民一个希望。”
项羽摇头“天下谁人不知项氏。”
“攻破关中之日,便是我称王之时。”
“此时称王,名不正言不顺,总有人质疑。”
说话间,项羽还撇了陈平一眼。
陈平如坐针毡,脸都要绿了。
这才自以为胜券在握的会盟,到头来变成了一场自取其辱。
而他最忌惮的范增,除了最开始的三言两语,再不曾置喙。
项羽一人,游刃有余的主导了会盟。
这在他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诸君既追随于羽,羽必不会让诸君失望。”
“章邯的不败神话,将终结于吾等手中。”
会盟结束,事实上确立了项羽楚国起义军共主的地位。
各方人马,枕戈待旦。
陈平一直都在找机会接触韩信,想要说服韩信,以兵权高位许之。
奈何,韩信寸步不离的守在荪歌身侧。
“重言,此生你可会弃项羽而去?”
“倘若其他起义军首领拜你为大将军,一步登天,你可会动摇?”荪歌继续扫兴的问道。
韩信死在吕后手中时,也不过三十余岁。
不对,本质上,韩信是死在了刘邦手中。
韩信一愣“不会。”
“军师,我不傻。”
“如今我已经展露军事才华用兵之道,将军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另投他人的。”
“哪怕我侥幸逃走,将军也会率千军万马,连同那支起义军一起荡平。”
“如今天下大势,各路起义军,都无法与将军争锋。”
“军师于我有知遇之恩,知遇之恩,当报。”
“而我与将军,相谈之下,一见如故。”
“这世上,当不会有人比将军更理解我的用兵之道。”
“单论用兵,我与将军应为知己。”
“若为敌,要么我死于将军之手,要么将军死于我之手。”
“普天之下,无人能做我与将军真正的敌人。”
“既如此,倒不如随将军一起,成就天下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