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胡人天那里调兵遣将忙忙碌碌的同时,接到隆美尔命令的乔汉,也带着他负责埋伏的部队抵达了预设地点。 这一次隆美尔不但拨给了他很多反坦克火炮,甚至还有几门同样达到了88毫米的高炮,这些高炮既打飞机又打坦克,在对付英军时就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优势,现在遇上那群私人武装的强大火力也丝毫不惧了。 英军方面,已经回到了指挥位置的奥康诺按照之前与胡人天商量好的对策,同时行动了起来。 当他和胡人天讨论完之后,也对这个计划信心满满,同时他也意识到了之前战斗使自己走入的误区。 此前对上隆美尔,为什么他们在坦克数量占优的情况下却节节败退?其原因第一,是对方的反坦克火炮在质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第二,德军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的确比他们要强,这种战术从早些年古德里安时期就已经发展运用起来,而隆美尔显然对这一战术领会的相当深刻,并且还加以了改进。 胡人天一针见血的提出英军打的太过保守,明明坦克数量占优,却把自己这边的反坦克炮当成了防御性武器,都放在城市与据点的边缘,这导致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的野战炮兵。 本来野战炮兵是可以用来对付德军的反坦克炮的,可现在英军无疑自废武功,将优势化作了劣势。 不过现在同样的错误他们不会再犯第二次,特别是胡人天提出的计划里,这些反坦克炮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在大战来临前的这段时间,交战双方都在积极调配手里能够使用的多有资源,详细制定战略战术,且同时积极派遣侦察兵监控着敌人的动向。 不得不说,在即将展开的这次坦克大战中,双方的攻防演变速度之快,战前投入准备之详尽,临场指挥之果断,可以说都是前无来者。 这场战斗充分发挥了交战双方指挥官的高超水平,奇谋频出,也为了后来类似的战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素材以及参照物。 而胡人天与隆美尔的这场战斗,一准备就准备了一个月时间。 这一个月也是夏秋两季交替的一个月,由于希特勒那边已经开始研究巴巴罗萨计划,因此这场战斗能否胜利,将直接决定了德军今后还要不要往北非继续运送补给和士兵。 毕竟他们的重点在东线,而且英军已经占领了马耳他岛,让德军在欧洲和非洲之间的交通运输遇到了实质性的阻碍。 虽然德军的海军上将极力劝说希特勒拿下马耳他岛,但很遗憾,并没有被元首采纳,因为元首不愿意在这个方面投入更大的兵力和装备了,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苏联身上。 同时,英军通过占领的马尔塔岛可以将补给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北非战场,但是在运送的过程里他们也遭遇了德军潜艇的群狼战术,损失了一部分物资和船只。 但同样的,英国的战舰和飞机也袭击了很多德国方面及意大利方面的船只,而且后者的损失远比前者要大得多。 隆美尔在初到非洲时对于补给的问题其实并不很感兴趣,但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这个问题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不过元首的决定他没法干预,帝国海军的劣势他也没法扭转,只能依靠手里现有的力量以及盟友意大利那边提供的帮助,先把眼前这场仗打胜再说。 时间进入十月,北非沙漠上的气温除了正午那两个小时,其余时间特别是早晚已经变得越来越冷。 交战双方的战前准备已经完善到无法再完善,酝酿中的大战一触即发。 但胡人天这边却派铜锁带着一对新抵达的商会增援悄悄绕过战场,直接绕去埃及红海方向。 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隆美尔已经将轴心国军队全部调配到位,德军总部被设在了贾扎拉,意大利军队则驻扎在巴尔迪亚,坦克群指挥部位于两者中央的干布特,而他手下的几名副将分别扼住了要害位置,将英军主力困在了乌龟壳里,没有办法利用战场纵深施展拳脚。 就在这酝酿许久的大战爆发前夕,第一场冲突却在双方都意想不到的位置打响了。 这个结果看起来突然,实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补给线不通畅的隆美尔如果继续将时间拖延下去,只会让他们的优势变为劣势,所以他先一步行动了。 隆美尔先是从塞卢姆到西迪奥巴尔将阵线延伸了二十五英里,而在这片阵地上,则有着一道道地雷场作掩护,并由意大利的萨沃纳什进行协防,德军炮队负责从旁协助加强防御,防止英军突围。 另外,只要有了这些阵地,英军只要敢动,就必须在沙漠中进行广泛的迂回,这会使他们的部队阵线拖得很长,一旦军队故此失彼首尾不得兼顾,隆美尔就会从侧翼将他们截成两段,分而歼之。 轰隆隆隆的噪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