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抗清
  4. 第274章 岳父,天冷了,披上吧
设置

第274章 岳父,天冷了,披上吧(1 / 3)


吴三桂不是假意推辞,而是真心不愿称帝。

至少,现在不行。

因为他刚刚派人去高原请大和尚出面同清廷说和,愿意以划江而治为条件换取燕京释放应熊父子。

此举其实也是吴三桂有意拖延时间。

归根结底,是吴三桂不愿冒险。

他觉得眼下就算过江深入北方,仅凭其在湖南战场这数万人未必能打赢清军。

毕竟北方都是平原,有利于骑兵大规模运动,而骑兵这一块吴军虽然也有上万铁骑,但兵力上还是不能与清军相提并论的。

所以不如完全统合南方力量后再行北伐。

如此比一路孤军深入的把握性更大。

再说西北那边牵制了吴军一半精锐,且现时战局根本无法再调动西北兵马,甚至还得不断往西北投入兵力和钱粮。

云贵积蓄的老本最多维持一年,新占领的地盘除了湖南能够提供钱粮人力支持外,其它地方于吴军都属鸡肋。

真要立即渡江北伐,后方能够提供的支持明显不够。

清廷若是愿意和谈,吴三桂就可以腾出手来收拾两广乃至福建耿家。

完全据有南方之后,不管是兵力还是地盘、人口都足以支撑吴军北伐,就算北伐失败也可凭借南方地盘与清廷并立,形成南北朝格局。

此战略同当初两只拳头用兵一样,都是有进有退的策略。

或者说是十分保险的策略。

不用怀疑,这个策略依旧是吴三桂的宝贝大女婿夏国相吹的“耳边风”。

夏国相这人,真就老成持重的很!

偏夏国相对岳父心思捕捉的比谁都细,所以每每提出的建议都如恰到好处般挠到了岳父心窝窝中。

具体战略就是清廷同意议和,吴军在西北就停止攻势,必要时可以让王屏藩放弃秦州退回汉中,与清军形成对峙格局。

其它各路吴军派往广东的吴应期部先取广西,再攻广东;

派往江西的王会、高启隆名义上协助耿军攻打南昌、九江,实际是图谋整个江西。

若半年内能全取两广和江西,又于清廷达成局部停战,吴军就可动用至少十万精锐攻入福建,迫使耿家父子俯首听命。

再以水陆同时用兵江浙,江南大局可定。

这个方案实际也是当初在昆明军议时王屏藩和吴之茂提出的战略。

即大军入湖南攻取长沙、岳州后沿江东下收取江西、江南之地,仿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再行北伐的“加强版”。

夏国相认为燕京如今是鳌拜当政,此人兄弟穆里玛在黄龙山一役的失败,加之随后荆州以及吴军起兵的众多影响,执政地位已然动摇。

因此为稳固自身地位,同时也为满清换来喘息之机,鳌拜多半会同意议和。

双方都在大喘气同时也都在积蓄力量,故而不立即渡江北上不是什么战略妥协,又或真与清廷议和,不过是双方同时进入战略调整期。

但这個战略调整显然更加有利于吴军。

夏国相估计就算不收取耿家兵马,仅从两广、江西等地就能得至少十万之众,如此吴军的嫡系和外围兵马总数就会高达四十余万,如果耿家俯首听命,吴军就会暴增至五十万以上。

再有江浙财货,闽浙粤海上贸易,与清廷硬拼实力也能耗死他们。

毕竟清廷再怎么动员,他的总兵力也不可能超过三十万。

真让吴军统合南方,恐怕西北的陕甘绿营还有关外的那帮蒙古人,也会重新打量战局进而做出不同选择了。

吴三桂本就耳根子软,加之与大女婿意见相左的二女婿胡国柱留守云南,首席谋士方光琛又在西北,次席谋士刘玄初在昆明养病,另一个谋士汪士荣在荆州任巡抚,身边连个问询的对象也没有,渐渐的真就动摇起来。

这次来武昌其实就是想摆出渡江架势配合高原方面说和的。

哪想到武昌这边会给他这个大元帅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吴三桂现在若称帝,不仅与清廷的和谈要破裂,更会直接害死长子应熊,也会极大影响现在的抗清形势。

毕竟,吴军进展这么顺利同朱明招牌以及那些复明人士的努力脱不开关系。

虽然派去浙江的人没能接回三太子,但没有三太子吴三桂实在不成可以自立为王继续领导“抗清联盟”,反正有兴明讨虏这个口号在,不怕其他几家实力派跟他翻脸。

但要称帝的话,就是把他这个大元帅架在火上烤啊!

心中是又气又急,气的是张长庚这个降官擅做主张搞这么一出,急的是这劝进大戏要被燕京知道,应熊小命就悬了。

张长庚那边却不知道吴三桂这会想掐死他,因为按惯例被劝进者必须三辞三让。

这才一劝一辞呢。

趁热打铁带领文武再行劝进,慷慨激昂道:“元帅起兵天下从之,滇、黔、川、湘、楚、闽、浙、桂、粤、赣、陕、甘诸省皆有响应,所谓群雄不可一日无主,今大宝虚悬,海内无主,元帅一日不正大位,人心何安?还请元帅以天下苍生为念,弃私节而从大义,速登大宝!”

言罢,带头再叩。

王五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