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抗清
  4. 第231章 真假皆在先生一念之间!
设置

第231章 真假皆在先生一念之间!(1 / 3)


襄阳这边,王五拒绝虎帅让“帅”。

纵是虎帅情真意切,甚至委婉表示自己并不适合大军统帅一职,且眼下荆襄抗清军民实际是以王五马首是瞻,因此他与其继续担任这名不符实的大将军虚衔,不如将之转于王五,如此更加有利抗清军民的团结与凝聚。

其实虎帅让帅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不希望分府之后南北两支明军各行其事,而是仍由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领导。

这个人物,眼下除了王五没有别人。

让出其钦命提督御营直省各路恢剿兵马大将军一职,是虎帅唯一能做的。

这个职务也是事实上明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虽然仍受部院节制,但至少在形式上可以同部院“分庭抗礼”。

而不是只能受部院压制,被迫接受某些不切实际的指挥,从而生出嫌隙,导致矛盾越来越多。

其它任命,虎帅做不了主。

韩王也做不了主。

因为,大明朝现在没有天子。

否则,以王五的功绩,不说封国公也当封侯了。

虎帅同意分立南北两府,是希望能给予王五这孩子更多权力,更好打击清军,但坚持两府之间的区别在于经略方向,而不是真的各行其事,那样与决裂有什么区别。

须知当年西营东西二府合则无往不利,分则一死燕京、一亡荒外。

前车之鉴,不过数年。

所以虎帅不希望因为战略方向的分歧,导致眼前这個顺营杰出的后生与他们离心离德。

有些话他也不太方便出面同韩王、洪部院、潘监军言说,更不好替王五力争。

毕竟在世人眼里他这个大明临国公也是“贼闯”之后,真若与代表永历朝廷的部院、监军他们争的太过,容易给人不好联想。

为抗清大业也好,为祖上赎罪也好,亦或只为隆武帝手书忠贞二字,虎帅都无法在公开场合与洪部院冲突。

故而虎帅希望王五这边也能理解他的苦衷,同时接受他的劝说出任大将军一职。

而不是因为同洪部院有分歧,加之不愿受到束缚就重演当年西营内讧悲剧。

袁宗第这个靖国公现在也是个光杆司令,其嫡系本部早于去年便因部下挂印总兵邓秉志、杨洵、赵云等集体哗变叛投清朝覆没,如今真正算袁宗第从山中带出来的士卒不过百余人。

不管分不分府,明军主力由王五掌握,这个事实不是他与虎帅仅凭一两句就能改变,也不是一两道命令就能将王五拉起来的人马收归“中央”的。

不说王五部下有多少愿意听从他这个靖国公,就是他本人也做不到如此厚颜无耻。

因为王五不仅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是年前年后从山中突出来的上万军民的救命恩人。

倘若王五这孩子真愿意提供北府一万兵马,袁帅觉得这孩子哪怕就此与他们老死不相往来,也当得大仁大义一说。

有一万兵马再加撤出来的两三千人,没法深入河南拿下郧阳却是没有问题的,休整个几个月,再募兵扩编,就有跟鞑子好好干一场的本钱。

所以,袁宗第对分府一事是持赞成意见的。

但觉得小老虎让帅似乎有些过了。

要知道这个钦命提督各省大将军虽是永历朝廷授予的,某种程度上这个大将军却是原大顺军承认的“共主”,或者说是老闯营承认的新“闯王”。

小老虎把就这么把“闯王”让出来,虽然王五这孩子也是闯营出身,但作为追随闯王三十余年的老帅,袁宗第心中肯定有些不是滋味。

只看小老虎神情很是坚决,袁宗第也只得将到口边的劝说话语咽了回去。

也许,这个时候顾全大局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刚刚才九死一死突出来的抗清军民,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喘息。

未想,王五这孩子却对“让帅”极力反对,说到激动处更是站起“扑通”一声跪在虎帅面前,斩钉截铁道:“虎帅乃我抗清军民中流砥柱,更是我忠贞营的定海神针,没有虎帅,何来忠贞营!没有忠贞营,何来抗清大业!没有忠贞营,更没有末将!”

任凭李来亨如何解释“让帅”好处,如何自谦当前最适合领导明军的不是他这个老帅,而是王五这个新帅,王五都坚辞不受。

眼见双方一个强烈要让,一个坚绝不受,僵在那里,袁宗第赶紧上前转个弯子,说此事明日与韩王、洪部院他们商议,听一听众人意见。

第二天,会议便再次召开。

这次会议规模不大,与会的除了韩王、洪部院和两位老帅,以及皖国公世子刘亨外,就是让人将他抬来的潘监军。

另外是两名永历朝廷的文官。

一是广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曹一铨,一为赞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邓林琛。

这两位都是当年不肯随永历朝廷流亡缅甸辗转来到夔东,随袁宗第和郝摇旗一起突出巫山进入茅麓山的。

王五是同袁帅一起进的屋子,坐在洪部院右手边颇是有些不安,担心洪部院还因昨天的事生他的气。

未想,半卧在那的潘公公却对他笑道:“你这孩子杀敌时好大威风,怎的这会跟个娃娃似的?你要这样的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