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463章 曹刘两开花
设置

第463章 曹刘两开花(1 / 2)


曹操被刘备阵营闷声不响拓地千里的消息所刺激,也不得不强行冒进提速,加快对周边其他孱弱诸侯的收割节奏。

不过205年的曹操,实力终究不如原本历史上五六年之后的他那么强。

少掉了半个幽州、青州全境、徐州全境、淮南,还有大半个渤海郡,让曹操的动员能力和钱粮家底,比历史同期变薄了将近三成——而且曹操少掉的这三成,几乎都加到对面的刘备身上了。

仅仅一年的休养生息和恢复,也注定不够回太多血。这就注定曹操想对韩遂、张鲁用兵,规模绝对大不了。

正月的最后几天,许都朝廷高层紧急磋商秘议了一番,最终敲定的短期用兵规模,只在四五万人之间。

曹操倒是想过要用更多的兵,但被荀彧死死拉住。

荀彧虽然没去过南郑,没有实地翻越过秦岭,但他读书多,又常年处理内政,见多识广。他从往年的税赋上计账目中,就看得出和平年代时汉中之地给长安、雒阳朝廷缴纳钱粮,运输成本有多高。

荀彧稍一计算,就能算出维持一支大军长期翻越秦岭作战,要花掉多少钱粮。所以他坚决不让曹操扩大用兵规模,力劝曹操一定要走精兵强将路线。

曹操被荀彧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梳理了一遍,最终才不得不承认荀彧说的有道理。

而事实上,如果曹操不听荀彧的,他很可能就会酿成大祸——历史上,就因为曹操跟刘备打汉中之战时,需要动用数十万大军翻越秦岭入川。军队没能快速推进、跟刘备对峙住之后,光是前线士卒吃饭就差点把曹操吃死了。

后来宛城侯音的起事,陆浑今洛阳嵩县孙郎的起事,都是因为宛雒一带百姓受不了被征发去长安、汉中运粮服徭役,纷纷反曹,响应关羽对襄、樊的北伐。

可以说要是让曹操敞开了打,他调动的兵力至少能把雍凉和司隶全境都吃穷、把这三州的民力都耗尽在运输上。这也是历史上曹操最后打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一世,曹操没有那么狂。因为他的成功还没那么彻底,做人也就更谦虚低调了,更能听劝——历史上的曹操,后期哪能听得进荀彧的劝?荀彧都被稀里糊涂寄了。

曹操最终叹息拍板:“四万就四万吧,打陈仓时,先用四万。若是有所损耗,后续再派援军补齐,凑够五万人后南下汉中!

既然关中、汉中运粮不易,也不该一下子用兵太多,分批增补就是。后续各批援军抵达前线的途中,也能随军押运一些粮草。如此也省掉几批运粮的徭役民夫。

只是,兵力这么少,还想克尽全功。文若以为,当以何人为将,才能当此大任?人数已经少了,选人方面,必须是精兵强将才行。”

对于走精兵路线,荀彧荀攸倒是都没有反对。在粮食运输损耗大的作战环境下,少量精兵当然比大批乌合之众更好用。

最终讨论的结果,就是让夏侯渊挂帅,精选精兵四万作为第一批次,再留两万人作为后援,每隔一个月派一万人去前线,顺便也为全军多运去一两個月的粮草。

这样既减慢了前线吃粮的速度,也减少了后方运粮的民夫。让增援部队运粮,运到前线后就不用回来了,直接就地投入战斗。

将领方面,曹操给夏侯渊配备了徐晃、张绣、路招、冯楷等。

此外,如今关中原本就有钟繇坐镇,有西凉降将段煨守华阴、弘农。

夏侯渊既受重任,到了长安后,关中地区原本的人马,他也都可以调度,曹操把整个潼关以西的事务都委托给了他。

另外,如今作为曹操“盟友”的马腾,也可以帮夏侯渊出力。

随军谋士方面,考虑到此战会用到不少西凉系出身的将领,有张绣还有段煨,曹操就把贾诩派过去,既是帮着夏侯渊监督诸将,也是协调那些西凉出身的将士。

后勤调度有钟繇,随战参军有贾诩,应该能把夏侯渊的短板全部补齐。曹操这样的安排,也算是苦心孤诣了。

同时,曹军只从关东抽调四到六万战兵的话,也不会让东线跟刘备相持的防线战力下降,抽走的人数不多,保密工作做好一点,刘备军几个月内都是不知道消息的——

谁让张鲁、韩遂这些诸侯,都位于大汉的西北方,而刘备的势力在大汉的东南方和东北方。韩遂张鲁是天下离刘备最远的诸侯,道路又险阻,消息传递慢是很正常的。

哪怕刘备哨探细作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用,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就像刘备悄悄偷袭打公孙度,曹操也要很久才能得到消息。

……

曹操做完全部安排后,夏侯渊便在二月初,被召回许都。

曹操亲自对他交代了很多,耳提面命,做好充分准备,夏侯渊便匆匆带着一部分骑兵,先赶往长安。其余各部人马和部将,也会陆续到长安集结。

预计军队会在三月份取齐,等春耕农忙期过后,三月过半最晚四月份就会对陈仓发动正式进攻。然后要是一切顺利,秦岭积雪也彻底化尽了,山区的凌汛和泥泞期也会过去,道路会比较好走。

夏侯渊走后,军事上就没什么需要曹操本人操心的事儿了。但政治上的配套措施,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