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332章 城下之盟
设置

第332章 城下之盟(2 / 3)


支流沁水沿岸有四个县沁水、野王、怀县、武德。

这七个加上河内与河东接壤的山区隘口县城轵县太行八陉隘口之一的轵关陉所在的县,一共八个,就是逢纪觉得可以跟曹操做领土交换的部分。

剩下七个,黑山山区有山阳、修武二县,黑山以东河北平原上,有林虑、朝歌、共县、汲县、获嘉五县。加起来七个,是袁尚必须守住的。

完成这个交易后,袁尚可以重新在冀州中部恢复黄河防线,而西边南段就要依托太行山黑山之险了。

当然,他让出的仅限于司隶地区的黑山以西、黄河以北部分。再往北还有袁尚通过表哥高干控制的并州。

从地理完整性上来说,跟曹操和解换地,肯定是能缓解袁尚目前迫在眉睫的军事威胁的。

至少他不用再担心邺城被围攻了,邺城周边的黄河、太行地理防线都能恢复完整,这一点其实比单纯的土地、人口算计更重要。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根基天天暴露在别人的兵锋威胁之下。

袁尚把这些道理捋顺了之后,又追问了一旁的审配:“正南先生可有异议?”

审配摇摇头,也觉得如果是这样的条件,那就可以接受,不妨先让陈琳把伏辩表文写了,连带条件一起给杨修看,试探杨修反应。

……

此后五六天,一直到袁绍断七下葬之礼前,双方就短促地交锋讨价还价。

对于陈琳帮写的伏辩表文,杨修亲自看过,就认了这个账。

至于对方要少给河内半郡土地,杨修还装模作样又派了一次“六百里加急”去许都请示曹操是否答应最新条件。

而实际上这一切都在杨修的授权范围之内,没有超出曹操开的底限。

最后,杨修也假装不情不愿地答应了,只是稍微讨价还价调整了一个县——杨修是对着地形图据理力争,说逢纪把山阳、修武二县都列为“黑山山区余脉”范围,要求袁家保留,这并无依据。

因为山阳县是在黑山余脉以西,而修武县是在黑山余脉以东。所以为了双方的地理安全顾虑,应该把山阳县也还给朝廷直辖,修武县袁家可以留下,严格执行“双方以黑山余脉为界”的地理割据。

虽然多丢了一个县,但杨修认认真真、郑重其事讨价还价的样子,让袁家觉得曹操还是挺有诚意的。要是曹操压根儿没打算执行合约的话,那他谈得那么认真干什么?

而且严格按照地理分界线划界,也确实是最适合诸侯割据的。

汉朝原本划界的时候,之所以把司隶的河内郡要伸六七个县进入河北平原,就是为了防止冀州出现诸侯割据。现在曹操一方主动打破了这个诉求,等于是摆出了默认长期割据的暗示,袁家也就认了。

……

时间很快来到四月十八,也就是袁绍停灵断七的日子。

袁尚没有阻止包括杨修在内的各路吊唁使者,不光杨修吊唁了,连袁谭也从青州派人来哭灵了,刘备也派人来了。

只可惜袁谭自己知道不能亲自来,否则绝对会被审配逢纪所害,这才没能亲自为父亲送葬。

据说袁谭在临淄城内还大哭昏厥了数日,痛骂审配诸贼隔绝父子人伦,然后称病不理政务,青州那边文武都盛赞大公子仁孝。

这些虚伪的环节暂且揭过不提,随着杨修顺利完成吊唁,袁尚和曹操的交易,也差不多到了正式达成的日子。

当然,在这最后关头,也是有些得到了消息的边缘谋士过来献策阻挠的,那人就是田丰。

田丰不太会做人,但说话道理还是很透彻的。

他已经揣摩到,袁尚之所以要接受,相当一部分因素就在于他觉得“如果自己不接受,大哥有可能接受”。

所以他听说袁尚打算接受后,火急火燎赶来,分析给袁尚听:

“主公不必担心大公子会接受曹操的条件!大公子跟刘备勾结已深,如果与曹操和解,其反复无常的反噬必然比主公更重数倍!天下人对大公子的不孝不义指责,也会比对主公的指责更重数倍!

曹操出不起这么昂贵的条件的!属下不是阻止主公与曹操和谈,属下只是觉得我们还可以要到更宽松些的条件,让曹贼再少要一些!”

然而,田丰觐见的时候,逢纪审配也都在,他们都已经深度介入这事很久了,知道曹操的决心。

袁尚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转向逢纪审配,让他们跟田丰辩论。

逢纪略加思索,叹了口气,对田丰说道:“元皓兄,你可知,孔璋为主公代笔的伏辩,是怎么写的么?”

田丰茫然,这个他确实不知道,他已经被边缘化了,除了军事上的决策还会用他,其他外交上袁尚根本没跟他商量过。

逢纪就把陈琳的委婉曲笔一五一十说了,然后反问:“孔璋的伏辩中,把对本初公的指责几乎全部化解了,曹操也接受了。如果曹操可以接受这样的伏辩,那么当他想接受大公子的伏辩时,又能接受到何等尺度?

如果大公子也写一份丝毫不提本初公过错,只把一切罪过归到你我身上的伏辩,曹操会不会顺水推舟?而且我记得,当初官渡之战前整整半年,连衣带诏都还未发生时,元皓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