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327章 袁绍之死-上
设置

第327章 袁绍之死-上(2 / 3)


上相见,还没来得及上岸互相介绍,诸葛均就隔岸远远眺望了几眼。

他是见过鲁肃的,因为鲁肃经常在他大哥二哥面前晃悠,便知道剩下那个比鲁肃更年轻些的,应该就是周瑜了。至于他二姐,并没有到甲板上抛头露面,应该是躲在船舱里。

“没想到这周瑜长得还行,竟能比大哥还略秀气俊逸一些,不过不如大哥挺拔英朗、气象正大。但跟二哥比,那就哪哪都不如了。看来二姐也是没得挑了,都这么多年了。”

诸葛均内心中肯地评价,他也终于理解二姐的难处了。

诸葛家的女人,说到底就是因为自家男人都太帅,所以眼光变高了。

在外人看来只是“长相一般”的男人,在诸葛家的女人眼里可能就会判定为丑。

大姐还好一点,因为她比二哥年长三四岁,她刚到会看男人的年纪时,二哥还是个孩子,形成不了对比。所以大姐只要看到比大哥长得帅的,就觉得够帅了。

赵云比诸葛瑾略帅,就够了。

而二姐跟二哥年纪太相近,参照系也就更逆天。

这次遇到周瑜,诸葛兰才觉得“这个总算可以接受,只要脸好二婚就二婚吧”。

诸葛均还年轻,不能完全理解姐姐们的想法,不过已经不重要了,反正这事儿算是解决了。

跳板搭好,鲁肃、周瑜一上岸,诸葛均就非常有官场尊卑地上前行礼,丝毫没有因为他大哥二哥牛逼就骄纵。

他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县令,在诸县潇洒了三四个月,这次终于派了直属上官过来,就该公事公办。

鲁肃原先跟诸葛均也只是数面之缘,只能说脸熟,而不清楚对方性格禀赋。

这些年一直听诸葛瑾或诸葛亮不时提起“三弟不好学,不是上进的材料”,鲁肃还担心遇到个不好对付的纨绔。

现在看来,尊卑上下还是有的,至少知分寸,是个老实人。

才干上驽钝一些就驽钝一些吧,哪能一家人个个都聪明绝顶、办事利索呢。

才能差就干干上传下达跑腿打杂的活儿好了,有难度的任务鲁肃亲自把握就是。

“阿均终于也有做官的样子了,这四个月,可还习惯?诸县地界,可有发现过曹贼入寇、不稳的迹象?”鲁肃回了礼后,就随口跟诸葛均聊起公事,先谈了谈地方上的防务。

诸葛均也说了自己做官四个多月的心得:“目前一切还好,曹军偶有动向,但都被高将军严密巡查,防微杜渐,曹贼也没敢有更多举动。

我军沿着沂水河谷边、蒙山相对险要之地,设置了多处临时前哨坞堡,各有烽火警戒,适当屯粮。

加上蒙山山区大雪尚未化尽,这样的堤防已经足够扛过冬天和早春。只是这么干,耗费的钱粮不少,琅琊贫苦,靠当地征发百姓徭役,倒是能凑够整治沂水沿线、修筑前哨坞堡的人力,但徭役民夫的口粮,都得从徐州后方调集。

这几个月里,花了东海糜府君不少粮食,有时候官面账上支应不过来,糜府君还从朐县老家的族产庄园凑粮、用糜家自己的商船运来日照港。”

琅琊这地方,没什么种田民政的事情可忙,就是沂蒙山区,加上几块狭长的弧形海湾平原。

所以这儿最关键的就是防务和交通,维持住跟袁谭之间的沟通纽带,不出意外,就是最大的政绩了。

至于能收上来多少粮食、商税,军队能不能自给自足,这不重要,反正沿海其他后方地区会给琅琊输血军粮的。

建设好海港,整治好海港通往县城和各处前哨坞堡的交通条件,才是重中之重。

一守土,二修路,没别的。

诸葛均此番虽然没什么妙策善政,但也算有问必答,把自己初次做官的心得说了。

鲁肃听了,倒也满意点头。

虽然远不如诸葛瑾诸葛亮那般妖孽,但给个“中规中矩”的评价还是可以的。

做不到把一个县方方面面都治理好,但至少知道抓重点,把两个最大的重点攻坚了。

至于做事的过程中,钱粮利用效率有点低下,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搞不定也正常。

一句话概括,就是“让他主攻的重点任务,他也能有效推进。就是效率有点低,花钱耗粮有点多”。

对于年轻人,还是要以鼓励为主,鲁肃也就中肯地点评:

“初次为官,几个月之内就能抓住这些要领,属实不易,其他都可以慢慢练。子瑜、孔明若是见了,也必然欣慰。

对了,高将军如何不见?刚才还提到他谨守地方,颇为用心。”

鲁肃说着说着,想起高顺来,要不是诸葛均提起,他一时还想不到。

诸葛均连忙帮着解说:“高将军觉得此地已临前线,不宜文武俱出,他担心曹贼有细作渗透到诸县、莒县,一旦发现我们的破绽就会轻举妄动,所以还是别让他们看到机会的好。”

鲁肃和周瑜连连点头,鲁肃也立刻改口:“倒是我拘泥俗礼了,确实是这个道理。高将军刚正不阿,以军务为先,倒也令人敬重。”

一旁的周瑜观察更敏锐些,此刻也抓住机会追问:“曹军最近异常动向有越来越频繁么?竟至于我军防备稍稍漏出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