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315章 被刘备盯上的人有多难跑
设置

第315章 被刘备盯上的人有多难跑(2 / 2)


渐暗示李严和董和逐步放权,让太守们更多参与到具体事务中来。

而理由也很名正言顺:“太守刚来时不熟悉地方情况,当然要让在本地做事多年的郡丞多帮衬着点,以免办错事。等太守熟悉了工作,当然该归还的权力还是要归还”。

具体的节奏、放权收权的尺度,刘备自己当然会掌握。

以刘备的名声、威望、情商,这些控制下属笼络人心的事情,他是最专业的,都不用诸葛亮操心。

所以大半年来,赖恭、吴巨早已不是刚上任时的“刘表心腹死忠”状态了,他们也潜移默化感受到了刘备的善意和重用,渐渐开始软化,逐步向刘备靠拢。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阵营今年不能仓促用兵,必须先消化地盘的主要原因——别看北边仓亭之战结束时,南方的战事也跟着一起结束了,但刘备的根基远不如曹操和袁绍深。

时间仅仅倒退到两年前,当时刘备实打实控制的地盘,都还不到一个完整的州呢。现在有了两个州的规模,可见在过去两年里,刘备的地盘膨胀了一倍以上。

荆南除了长沙,其他三个郡都是名义上的和平接收,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消化笼络,不是说张羡死了这事儿就算完了。

否则步子迈大了,内部全是漏洞,一运动就消化不良。

其实这个问题上,刘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刘表并不是在坐上荆州牧/刺史那个位置时,就天然拥有了荆州的,他只是名义上拥有。

为了从名义上拥有变到实质上拥有,历史上刘表花了十年。跟袁绍那种四世三公、单骑入州后立刻掌控局面的大佬根本没法比。

现在刘备只打算花两年弥补内部的消化不良,已经比刘表快了好几倍了。

此时此刻,赖恭收到李严送来的刘备书信后,稍微讨论了一下,便觉得刘备的建议很不错。

赖恭主动跟李严分析道:“零陵土地广大,虽有数十万人口在籍,但更多百姓流散四野,难以统计征税。传统征发徭役之法,往往征不到多少人,反而还导致在籍百姓进一步逃亡躲避。

不如就按车骑将军建议,搞几年由官府发给钱粮的劳役,不再搞无偿的,说不定还能多吸引到一些短视的穷苦百姓出山务工,我们再慢慢厘清户口,肃清豪强隐匿的问题。”

李严原本还准备了大段说服辞,看赖恭这么上道,已经被主公感化得差不多了。

毕竟赖恭历史上也是刘备《汉中王劝进表上那十一个签字联署人之一,可能是他天生跟刘备相性比较合吧。

注:李严历史上也在《汉中王劝进表联署名单上,最前面是那些益州和西凉人,中间是诸葛亮和关张黄,黄忠后面就是赖恭、法正、李严

既然赖恭配合,李严也就省了口舌,直接跳过第一阶段的劝说,跟赖恭讨论起冬季徭役使用的具体细节来:

“府君既然答应了,这几日我便统计一下需要征发的徭役规模,然后联络本地豪强,问他们买粮供给服役民夫口粮。

不过我以为,这种大规模买粮的消息一旦放出,或许会有本地豪强囤积居奇,趁着买入需求陡增,而抬升粮价。所以还请府君给我授权,可以严查哄抬粮价的刁徒。

另外,我们今年要大征徭役,粮食消耗陡增,刘荆州要求的送粮任务,肯定是完不成了。还请府君上书刘荆州,陈明利害,请求给予减免,或者挪到后年,或是允许以金银或铜钱折价替代粮食。”

赖恭咬了咬牙,他知道这也是刘备把他渐渐绑上战车的办法之一。如果自己放权让李严武力纠察屯粮惜售的豪强,到时候肯定会有一部分仇恨拉到他自己身上,或是拉到刘表身上。

李严和刘备身上固然也有,但至少会分摊走一部分。

而如果自己不明着授权,只是让李严自己搞,那仇恨就全在李严和刘备身上。

但赖恭没有选择,他最终还是决定参与一起分摊仇恨。这样荆南那些豪强也就无处可躲了——这些豪强的生存法则,主要就是“一旦本地有几个实权派在互相争夺,那么他们就得争着讨好拉拢豪强,换取豪强更支持他”。

比如要是刘备和刘表要争夺“民心”,他们就要给豪强们开价,最后价高者得,谁开得高他们支持谁。

可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代理人一起施压,本地已经没有第三方势力可以拉拢了,统治者之间没法卷了,下面也就相对消停些。

赖恭是想明白了这些道理的,但他还是决定配合。于是签署了李严需要他签的那几个文书,还给刘表送了一封信,让刘表减免延缓零陵郡对南郡的输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